您所在位置: 首页 »人物访谈»正文

王竟雄:雄关漫道从头越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2-11-22

天高云谈,桂花飘香,正是在这样的时节认识了王竟雄。

谦虚务实而不失思维的敏锐,是王竟雄留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位在商场上征战20年的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回溯近20年的创业历程,感慨万千。

王竟雄1947年出生在泉州市普通市民家庭,从小家境贫寒,生活窘困,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刻苦,立志发奋图强,报效祖国。一场史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他求学生涯,投身于社会这所大学中。王竟雄坦言,幼年时代贫穷的生活,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中学时代的求学之路也磨练了他刻苦钻研、勤学好问的精神作风。

1966年,年仅19岁的王竟雄走上了工作岗位,分配到泉州电子仪器厂当学徒。刚到厂里,一切都得从头做起,但他的脑海中始终树立一个信念:“我要在社会的大溶炉里成就一番事业。”他以坚强的意志迎接新的环境和各种挑战,1976年起他在他在工厂当起了供销员,几年之内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接触了国内众多的大小电子生产工厂及研究所,熟悉了供销业务,也掌握了电子仪器的各项技术。1982年在工厂任销售科长,参加了各种产品的展销会,并多次联合各地电子工厂组织产品的展销会,调研了多种电子产品的市场状况,建立了广泛的市场网络。

在国营企业整整工作了20年,在这20年期间基本了解了电子产品的制造生产流程和中国电子产品发展的基本过程。有位著名的企业家说他的经验是“让人管出来的”。的确他在这20年中得益不少,为日后经营企业积累了不少经验。

泉州,素有“崇文重商”的传统美德。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之时,王竟雄身上的“经济细胞”被一股春潮所激活,他决定投入到茫茫的商海中闯出一番更大的事业,重新谋划人生蓝图。

1987年,刚过不惑之年的王竟雄毅然辞职下海。走出工厂后,王竟雄才感觉到稳定生活的温馨、无忧。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经营自己轻车熟路的电子行业,并着手创办了“临江电子器材厂”,专业生产测试仪器、数字电压表、阻熔测试仪,UPS电源系统等产品。

“万事开头难”。资金、技术、销路成了王竟雄创业路上的又一只“拦路虎”。然而,秉着闽南人“爱拼敢赢”的闯劲,王竟雄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没有资金,他四方筹措,以诚感人;没有技术,他挑灯攻关,亲临车间指导;没有销路,他四处奔走,以情动人。不到半年时间,临江电子器材厂的产品终于走出厂区,走向各大专院校、研究所、工业电子企业。回忆起那段创业经历,王竟雄深有感触。是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王竟雄终于掌握了市场发展规律,逐渐形成一种“诚信、进取、开拓、创新”的经营理念,“临江”系列产品也在国内电子仪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的仪表仪器行业受到进口产品的严重冲击,替代产品随处可见,国内产品产量急速下滑,工厂急需找米下锅,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善于捕捉市场信息的王竟雄敏锐地洞察到卫星接收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1992年,他迅速调整产业结构,转向生产卫星接收系统产品,从此开辟了他人生新的航线。正当王竟雄大显身手的时候,一项政策性的指令:严禁国内任何人私自架设卫星接收设备。让他红火的事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这一指令使国内卫星接收机市场一片萧条,绝大部分厂家纷纷下马,工厂被迫停产。在停顿的3年中,企业负债近500万,这在当时,90年代对于一个产值200多万的工厂简直是天文数字。企业陷入破产边缘,王竟雄也陷入了苦苦的思索。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数字音视频产品毕竟是一场技术革命,卫星广播设备产业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王竟雄在停产的几年中,一方面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拜访专家学者,参加各类讲座,从中得到启发,加深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坚定信念,对公司的骨干宣传了自己的理念,增强他们的信心;另一方面加强对产品的研发与技术提升,经国家专业部门对产品的检测,通过专家的评定。终于,于1994年取得电子工业部全国第一批9家企业的定点生产资格与生产许可证。

在1996年国家实施“村村通”电视解决1/3人口收看不到电视的工程中,在当时仅有不到5家企业坚持生产卫星电视接收机的机会中,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这几年王竟雄所领导的企业,几乎占领了卫星电视接收机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来 源:泉州经济网 责任编辑:阮李理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