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灭火救援»正文

火灾隐患啄木鸟:24小时默默坚守在舞台之外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5-08-11

8月9日起,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如火如荼地举行。

运动员在场内向着胜利桂冠全力以赴。与此同时,参与一线执勤任务的400余名内蒙古消防官兵也在向着“三个不发生”的消防安保目标全力以赴。他们不像运动员那样万众瞩目,却在默默奉献中展示着红门卫士独有的风采。近日,本报记者深入运动会消防安保一线,近距离感受了执勤消防官兵的奉献和辛劳。

空中飞侠:

在体育馆70米高的马道行走,检查电路安全

8月9日下午,在主体育馆,随着主火炬点燃,少数民族表演艺术家唱响了主题歌《圆梦中华》。

上万名现场观众都将目光投向熊熊燃烧的火炬。然而,观众不会知道在他们头顶70米高的体育馆钢架顶棚上,有7名鄂尔多斯消防战士正在马道工作,他们一方面注视场内消防隐患,一方面严密监控着马道上的电路。

从8月起,14名官兵分2个组24小时轮流守护着主体育馆的消防安全,他们每天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就是沿着马道检查一遍。

“如果不是参加这次运动会安保,我也不会知道体育馆上空有一个叫马道的东西。”鄂尔多斯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聂崟杰说。任务分下来后,他特意在“百度百科”查询,了解到马道是在大型演出场所如体育馆、影剧院等,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设置灯光、音响、舞台机械等附属设施,供工作人员在高空行走和工作的走道。因为开闭幕式时所有空中布线、强电桥、灯光设备、音箱、威亚钢缆等都设置在马道,马道也成为消防工作的重点区域。

聂崟杰和他的队友,每天绑着安全绳,沿着马道这个“空中走廊”检查。体育馆馆顶经长时间日照后,显得闷热。内环马道500多米长,外环马道600多米长,官兵利用测温仪巡查马道上的配电设备,严防线缆火灾发生,检查一遍至少1个半小时。

为了体验一下消防官兵日常行走的马道,记者绑上安全绳,摇摇晃晃跟随聂崟杰登上通往马道的过道,透过70米高空中的钢结构往下看时,记者感到一阵眩晕,走了几米赶紧退了回来。

“没事儿,没事儿,不往下看就行。”聂崟杰一边平稳地往前走,一边对记者说。

看着聂崟杰和他的队友穿着抢险救援服,背着6公斤重的安全保护装备和干粉灭火器,走向马道远处,记者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下面音响一开,马道震动大,我们也得小心翼翼。”聂崟杰说。为了防止检查时高空坠物砸伤观众,队员用安全绳将对讲机、灭火器保险栓等牢牢固定在身上。每个人全身上下也都捆绑起来,以免衣服被钢丝、设备等钩住。为避免上厕所,他们顶着高温坚持2个钟头不喝水,直到巡查结束。

虽然在高空作业很辛苦,但晒得黝黑的聂崟杰乐观地说:“我们在俯瞰体育馆,视野比所有人都好。”他说,看见穿着各个民族服装的人在场内欢歌笑语,其乐融融,打心底里也跟着快乐起来。

消防安保人员的“互联网+”:

6个微信工作群,即时发布了解全面动态

8月5日,记者在运动员村临时消防站采访时,发现一名防火参谋正在看手机刷微信。

记者有些纳闷——还没有见过在采访时还刷微信的消防官兵呢。对方看出了记者的心思,赶紧把手机递过来说:“这是我们的互联网+,我正在看‘涉会场所消防安保工作群’。”

记者点开鄂尔多斯支队“涉会场所消防安保工作群”,里面有上千条信息,最新的一条是:“武文龙科长,体育场正在铺地毯,要用不燃材料还是阻燃材料?如何处理?请尽快答复。”

很快“@武文龙”就答复:“我现在就去现场指导施工作业,请稍等。”

过了一会儿,有人发:“博物馆一层互动大厅,装修人员把消火栓全部堵了,经多方协商无人回应,现请示张处。”并附带了一张照片和一段视频。

有人答:“按规定处理!”

这个“涉会场所消防安保工作群”内有驻会官兵108人,涵盖司政后防所有部门,他们分属于各个团队,驻扎在不同地点,但在此交流、请示工作。他们每个人的归口科室、部门、单位会按照该群里发布的情况,对信息进行归口处理,支队领导也参与其中,能解决的微信里直接解决,减少了许多繁文缛节,实现了扁平化的指挥。

“6月初,支队党委要求信通科开设这个消防工作群,运行2个多月以来,效果很明显,让我们的办事效率提高了好几倍。”支队司令部信通科参谋包呼和告诉记者。

包呼和说,这个群不仅讨论业务,还转发一些媒体对此次消防安保的报道,以鼓舞官兵,提振士气。群内信息发布让各个团队形成了互相激励的氛围,也方便支队领导了解驻会官兵的工作动态,消防督察还定期在群内发布督察信息、纪律要求,警示安保人员。

记者发现,除了这个108人的工作群,还有“开闭幕消防安保”、“消防监督”、“驻勤人员群”等数个专项子微信群,组成了覆盖各个部门的微信“群落”。这些群的建立,形成了以“微管理”、“微沟通”、“微提醒”、“微请示”为主要内容的鄂尔多斯“微信消防”工作模式,进一步强化了内部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火灾隐患“啄木鸟”:24小时默默坚守在舞台之外

8月6日,离开幕只有3天了,记者决定跟随鄂尔多斯消防监督人员一起体验他们的日常安保工作。

5时30分,鄂尔多斯支队指挥中心主任郭强整理好着装、调整好对讲机、戴上出入证、装好笔记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此次运动会期间,郭强担任运动员村临时消防站站长。郭强是大高个,皮肤被高原强烈的日照晒成古铜色,有晒伤脱皮迹象。

运动员村共有18栋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运动员都在此入住。运动员村部分底商将设置临时餐饮、休闲、娱乐场所,临时用电设备多,用电、用气负荷大,致灾因素多。

凌晨6时许,运动员村忙碌起来,厨师们走进厨房,为参会人员准备早餐。厨师们已经习惯了郭强带领队员每日3次的巡检。油、水、电、气数据,一项不漏,填写在安全登记表上。一上午分组巡查下来,只能巡查运动员村一半区域。12时30分,匆匆吃过午饭,郭强来到消防站宿舍,准备义务消防小讲堂工作。讲完课,他带着小组继续开展巡查工作。

郭强有个5岁的女儿,由于任务特殊,自驻会以来,他已经1个多月没有见到孩子了。每天晚上7时左右,郭强会抽时间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这是一天里唯一不聊工作的电话。”郭强说:“支队把运动员村的消防安全工作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荣誉。再苦再累,我也要把工作干好。”

与郭强一样坚守在执勤一线的官兵还有很多,他们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默默奉献。鄂尔多斯支队防火处监督检查指导科科长武文龙也是一名消防监督人员。

8月5日下午,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和队友检查主体育馆火炬塔的消防隐患,民族运动会圣火将在这里点燃。武文龙和队友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监控火炬塔,让它在为期9天的运动会过程中平稳燃烧。

武文龙的工作地点是一个巨大的环形阶梯舞台。它的一半位于体育馆正中心的地面下,露出地面部分则支撑着圣火塔。武文龙身后是隆隆作响的火炬塔天然气供气间,虽然室外温度还不到30摄氏度,但在封闭的地下舞台里,温度已有40多摄氏度。

武文龙和他的小组要定时检查输送燃气的设施是否老化、有无泄漏,要随时注意周围温度变化以及风力的情况。虽说执勤时活动范围不大,但受火炬热浪的烘烤大量出汗,体能消耗也很大。执勤过程中,除定点驻守的人员外,其他人员3人1组,拿着测温仪、灭火器等装备,每半个小时巡查1次。

虽然离舞台最近,却只能坚守在舞台底下,无缘见到精彩的表演。“万无一失,绝对安全,是对所有消防安保执勤人员的最高奖励。”武文龙说,一辈子能有这样一种经历,作为一名消防人员,他备感荣幸和自豪。(记者 刘 洋 苏雪峰 通讯员 任婷婷)

来 源:消防周刊 责任编辑:张金环

相关新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1-87523908 邮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