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看,上半年车市都发生了什么

上半年转眼即过,让小编带你看看,这半年都发生了哪些大事,也许有些和你息息相关哦。
人事跟着形势变
历数上半年汽车圈的人事变动,北汽集团的换血规模无疑最大也最引人注目。从合资板块到股份公司,北汽上百名高管大换防,引发外界猜测。
上半年,还有不少高管选择告别传统,拥抱互联网。年初,原东风英菲尼迪及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宣布离职,选择加盟新型互联网造车企业和谐富康,并担任首席运营官。无独有偶,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CEO付强也于近期离职,并和戴雷选择了同样的去处,加盟和谐富康旗下全新组建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爱车公司,并出任首席执行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汽车市场的格局变化及未来趋势,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传统汽车行业的汽车人转投创业大军。
跨界造车成热点
毫无疑问,如今汽车圈的热词,除了新能源和互联网,就是造车。近年来,互联网公司进入汽车产业已不新鲜,如乐视、百度、蔚来汽车等等,都是打着互联网大旗,向传统汽车制造业扑去,人们造车的热情似乎从未像今天这般高涨。
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还有其他非汽车生产商也正在争相涌入汽车制造业。近日,清洁能源公司汉能集团发布了4款太阳能动力汽车,均搭载了其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最新成果。而就在不久前,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对格力造车的进展大方回应,称“今天我来捅破这层窗户纸:格力收购新能源企业,真的要开始造汽车了”。
与此同时,跨界造车的公司与传统汽车生产商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年初,乐视宣布与豪华跑车制造商阿斯顿·马丁展开合作,共同打造新型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江淮汽车则与蔚来汽车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等方面展开合作。而上汽集团与阿里联手打造的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则已于近日上市。
二手车取消限迁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7亿辆,二手车市场潜力巨大。但二手车交易不便利、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制约了二手车消费。限迁政策即是这些影响因素中的一个。近年来,各地以环保排放为名限制外地二手车迁入,限迁的范围逐步扩大。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在阻碍二手车发展的限迁问题上明确提出,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其中即包括二手车限迁行为。此后不久,国务院出台13号文《关于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见》,提出不得制定实施限制二手车迁入政策,除部分地区外,已经实施限制二手车迁入政策的地方,要在2016年5月底前予以取消,以促进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
目前,已有部分地区陆续宣布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但仍有部分地区尚未落实取消限迁的政策。
新能源汽车骗补
自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便被不断爆出,这也成为汽车行业备受关注的一件大事。
我国从2010年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据公开报道显示,2015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新能源市场的补贴总数已超过百亿元。只要新能源车辆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新能源汽车企业除了中央财政补贴,还能享受地方补贴。但由于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高额补贴也催生了大量“骗补者”。
今年1月20日,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和发改委联合启动对新能源汽车相关情况的专项核查工作,核查范围覆盖全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以及运营企业、租赁企业、企事业单位等新能源汽车用户。3月份开始,国务院已把遏制骗补行为作为重点督查问题。
今年3月,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新能源汽车骗补的调查,揭开首家因“骗补”被查的企业——江苏省苏州市吉姆西客车。
油耗造假扩大化
今年4月20日,日本三菱汽车工业公司承认,企业在燃油经济性测试中有“不当”行为,数据结果夸大了汽车的燃油效率,美化了油耗数值,预计有62.5万辆汽车的测试结果受到影响,其中包括三菱汽车供给日本日产自动车公司的产品。这是三菱汽车继十多年前隐匿瑕疵事件以来的最大丑闻。
此后不久,铃木汽车也卷入了造假丑闻。铃木表示,自2010年以来,公司一直根据本公司蓄积的室内试验数据等算出燃效性能。这一检测方法一直未遵守国内标准。目前已经确认现在销售的16种车型没有按照本国国土交通省规定的方法进行燃效测定,涉及210万辆汽车。
近年来,车企油耗造假风波不断。去年9月,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深陷“排放门”丑闻,品牌形象直线下滑。去年10月,德国汽车司机协会的一项测试显示,除大众外,雷诺、日产、现代、雪铁龙、菲亚特、沃尔沃、福特、宝马、奔驰、标致等多家汽车制造商的柴油乘用车也存在尾气排放超标问题。(盖世)
相关新闻
- 16-07-06希望有更多车型参与
- 16-06-2927座充电桩升级改造 多地达成建设协议构建区域快充网络
- 16-06-17工信部公布第八批免购置税新能源车目录
- 16-06-15新能源车产销持续增长 5月份产量达到3.7万辆
- 16-06-02新能源车电池 将迎来新国标
- 16-05-19新能源“骗补”车企可能被取消资质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