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刀代笔,刻写不朽的信仰传承——记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亮
泉州经济网讯(记者 王小珍)木雕,一项起始于远古的雕刻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生。在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的古老国度,木雕技艺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演化,衍生出不同的派系,其中神佛造像雕刻始终作为国人信仰的依托,流传下来。
近日,泉州经济网走访了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亮先生,探寻木雕这一古老艺术独有的魅力,去倾听华人世界里关于信仰、关于传承的故事。
人物名片:
黄志亮,男,1972年10月出生,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木雕),现为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泉州市脱胎漆器传承人,西丰佛艺造像艺术馆艺术总监,张坂雕艺协会会长。作品《威震八方》荣获第六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金奖;作品《清莲观音》荣获第一届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金奖;作品《和平弥勒》荣获2013年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作品《舞动袈裟》荣获2013年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从名师,练就一身精湛技艺
张坂镇素有“中国雕艺之乡”的美誉,耳濡目染,黄志亮从小便对木雕造像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1988年初,时年16岁的黄志亮开始学习木雕艺术,先后师从于台湾民间艺术大师李西忠、台湾归真派传人石永坚,历时三年,练就扎实的雕刻功底。1992年,他来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工作室,学习和研究人体结构和面部轮廓的有关知识。
凭借自身对雕刻艺术的悟性,以及多年练就的一身精湛技艺,黄志亮融合众家之长,成了一名艺术造诣成熟的木雕大师。黄志亮说,文字工作者通过文字组合,以文章来表述和传达自我,雕刻艺术师则通过造像,以固态形象来表达内涵和自我的,懂得艺术的人在看到雕塑时自然能了解它文化层面上的智慧。
然而,他的天赋还还不止于此。
1992年年底,黄志亮经台湾朋友举荐,到福州曜宗工艺厂当技术厂长,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才能也日渐显现出来。不仅习得一身精湛的雕刻技艺,黄志亮同时还凭借着好记忆、好口才,以及出众的协调管理能力,深得老板翁金标的赏识。这份赏识如果体现在薪资上,那便是值得说道的一笔——上个世纪90年代初,20出头的黄志亮就已月薪过万。而后,1996年黄志亮回到张坂镇筹办佛艺木雕厂,第二年创办了“佛艺庄”佛像艺术馆,开启了另一段故事。
重传承,打造佛雕艺术精品
关于泉州,朱子曾说,此地本是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泉州是一个有着丰厚历史底蕴的城市,素来有“万佛之国”的美誉,也因此,生于泉州长于泉州的黄志亮,对传统的佛家造像有着更深的感悟。
在市场化浪潮中,木雕技艺的“薪火相传”远比过去艰难,传承不能断代不能湮灭,否则“传承”只能是空谈;但要市场要生存,就要取其精华,要去伪存真,才能让木雕艺术的精髓得以代代相传,让木雕艺术师们得以生存下来。
木雕种类纷繁复杂,各大流派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各自独特的工艺风格,黄志亮先生便是专于木雕造像,尤其是佛雕艺术精品。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历时千年,佛家典故里佛像种类繁多,在造型艺术上也呈现出千姿百态,黄志亮的造像创作也因此拥有更广阔的大千世界。以佛教经典《大藏经》为参考,制作了上万个品种的佛像,打造妙相庄严的佛雕世界。
“艺术创作不但注重形体、姿态的把握,更重要的是专注心灵的灵动,佛像最为打动人心的是‘神韵’。这不仅需要精益求精的雕工,也要求制作者对佛教文化有极深的了解。”黄志亮如是说。以厦门净莲寺的万手万眼观世音菩萨为例,佛像宽12.6米,高5.38米,用万支观音手镶嵌而成,三面法相庄严,结构紧凑,工程量可谓宏大,黄志亮的造像创作艺术水准之高令人惊叹。
“在中国,木雕行业是土生土长的,传承艰难。”黄志亮如是说。2000年之前,木雕造像接近100%都销往海外的华人世界,近的到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远的到欧美等西方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都有木雕造像这一雕刻艺术是因海外华人而保留下来的。直到新世纪后,国内经济发展,衣食住行的问题解决了,精神上的需求就诞生了,木雕造像也有了更广阔的生存土壤。
行海外,联结侨胞故土情怀
明清时期,沿海大批居民远走他乡迁居海外,这样时间跨度的移民活动长达二百余年,闽粤一带也就成了著名的侨乡。两百多年来,妈祖、观音、关公等民间信仰,也随着华人侨胞在异国落地生根,传承至今。
在海外生活的很多华人,至今都保存着家乡的生活习惯和信仰,而庙宇宗祠便成了人们寄托祝福的地方。这些庙宇的建筑工艺和材料多来自泉州,从雕梁画栋、檐脊饰物到彩画门神,多呈现出正统闽南风格的宫观建筑,而立庙祭祀的神像,也往往聘请泉州民间的雕刻师父赴往海外制作而成。
“每个地方的族群都有独属于她的文化,而海外有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属于故乡的信仰。作为一名工匠,我们要深入到对方的文化领域,了解他们的信仰传承方式,才能在艺术创造上传达出符合当地文化的作品。”黄志亮说,木雕造像行业多以传统造像为主,张坂镇几位优秀的木雕师傅,每年都接受海外社会团体的邀请,前往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等地区,为当地的神祗做符合当地文化内涵的造型设计。而每年,黄志亮都在受邀名单内。
中国的神仙多为肉身成圣,一个地方有德行的人有时候也会塑金身拜祭,如泉籍侨胞信奉的郑成功雕塑。因此,海外华人所供奉的神祗,除了妈祖和观音等,也有德行美名流传久远的古人,其造像设计也就要求在相法表达上风格高古。黄志亮介绍,在华人世界里,有香火供奉的神祗在造像上选材多以木雕为主,这与闽粤一带民间信仰相类。
“只要有中国人居住的地方,我们的市场就在哪里。”黄志亮如是说道。从上个世纪末到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海外华人建庙立祠的行为从未停止过,而宗教文化同源同流的共识,也经由来自故乡的木雕师傅们,一代代传承下来。
黄志亮作为一个艺术造诣高超的木雕大师,秉承着文化上的深度交流,以刀代笔,通过一尊尊技艺精湛的木雕神像作品,也是海外侨胞与故土乡民共同的精神信仰,无形中联结了海外华人侨胞的故土情怀,刻写了华人不朽的信仰传承。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