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泉山晋水»正文

从古人类到闽越人的时代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1-09-04

是谁,最早生活在泉州这片土地上?根据考古发现,80万年~50万年前,泉州沿海就有古人类聚居生息,大概与北京人同一时期。他们的活动范围已从内陆、河谷地带逐渐拓展到海边。这些古人类还不能完全站立,只能叫直立人,他们过着族群的生活,可能会捕食海鲜。

斗转星移,20世纪90年代,泉州石狮的渔民们发现了一个古“海峡人”,为泉州地区史前人类活动的链条补上重要的一环。石狮渔民经常从台湾海峡的海底捞起许多黑色骨头,有的像鹿角,敲起来声音像石头。这些“骨头”化石又被当地渔民称为“好兄弟”。按闽台古老风俗,渔民在海上捞到“骨头”,不能再扔进海内,而应捡回陆上集中堆放在“万阴宫”,等待清明节进行焚化。循着这一线索,考古专家在泉州湾石狮祥芝渔村海边“万阴宫”里发现一批梅花鹿、四不像、野猪、野马、水牛、古象、熊、狼等古动物化石,以及一件疑是古人类骨骼的化石。根据中国科学院有关考古权威测定,证实该古人类化石为晚期智人男性个体的右肱骨,距今13000年~26000年,并将其命名为“海峡人”。 远古时期,海峡人已经活跃于福建山地和沿海,他们的活动范围很广阔,可以自由往来于福建和台湾之间。年久日深的习俗不知焚化了多少“骨头”,而“海峡人”化石的偶然发现,弥足珍贵。海峡人是福建省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古人类化石,填补了台湾海峡古人类考古的空白,印证了史前闽台一体化的学说,为探讨这块神秘的土地和海域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当中原地区的人类文明已经很发达的时候,泉州还是荒蛮之地。据考古发掘资料,泉州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遗址——金门富国墩贝丘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其年代为公元前4000年~5000年之间,大大晚于我国的新石器时代(在10000年至4000年前)。泉州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以“贝丘”居多,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和江河下游岗丘高处。这时候的先民们住在依山傍水的海边或河口的边地上。先民通过捕捞采集便能获得大量天然的食物以维持低水平的生活。他们使用石制的斧、锛、刀、镰和陶制的坠、纺轮等生产工具以及印纹陶钵、罐、壶、瓮等生活用具;居住在石头房里。农业生产在生产生活中居于从属的地位,但是他们应该已经能种植水稻、粟等农作物。

泉州青铜文化的发展水平与福建其他地区相当,但是与中原内地及邻省相比,是较为低下的。泉州完全进入青铜器时代,最早应是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至少在战国早期,泉州还未完全脱离原始社会的范畴,还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泉州地区新石器时代含青铜器时代遗存的遗址,而且分布非常普遍,一般分布于河流两岸的丘陵或山麓坡地。磨制的石器仍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生产工具,青铜器数量有限,主要是一些工具或兵器,陶器以几何印纹硬陶为主,还伴有零星釉陶和原始瓷。考古出土的青铜器大多不很精良,也没有出现像中原地区那样大型精致的青铜器,这个时期泉州青铜器的制造水平还较低。

一直到越族入闽之后与七闽土著发生融合,并在闽中传播吴越和中原文化,才形成百越中独立的一支——闽越族,建立了闽越国。先秦时期整个闽越地区人口稀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立闽中郡。闽中郡是福建最早的建制。秦末暴发农民起义,闽越君长无诸率兵由闽中北上,跋涉关山,深入中原,参加中州的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达8年之久。此时中原汉人开始进入泉州。

但是几代的闽越国君都很不安分,整天和周围的百越打来打去。后来汉武帝派兵入闽平定,索性将闽越人都迁到江淮地区,从此结束了闽越国的历史。

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在古闽越地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此时福建户口不及一万,主要集中在闽东和闽北山区,居民结构主要是躲在山里面的闽越遗民和少数南下吴(汉)人。今泉州地区属冶县。当时的泉州一带,地理上依山傍水,既便于农耕,也便于渔牧,是休养生息的天然场所,对外的水陆交通也已经打通。大约从这个时期开始,分散于闽中各地的先秦遗民,陆续进入人烟稀少且土地足以耕种的泉州地区,开始了泉州真正意义上的开发。

来 源:泉州经济网 责任编辑:涂志圣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