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多元宗教»正文

声名远播的“三大丛林”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1-09-05

◆开元寺

开元寺为泉州第一大寺,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佛教寺院、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山门天王殿、百柱大殿、甘露戒坛均属海内少有;丈八金刚、五方佛、飞天乐伎以及印度教石刻亦为稀世文物;东西双石塔巍峨奇伟,全国无双;1300多年的桑莲古树,世界仅见。

开元寺最引人注目的是擎天双塔,东为“镇国塔”高48.24米;西为“仁寿塔”,高44.06米。东西两塔是我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是中国邮票上的中国四大名塔之一,也是泉州的地标性建筑,是泉州最有分量的一张名片。两塔始建于唐,初为木塔,后易为砖塔,最后易为石塔。石塔自建成之日起近800多年来,除了尖顶的塔刹和部分栏杆条石在明朝(1604年)的一次八级地震中受损外,两座巨型石塔的主体建筑仍屹然挺立,石料依然是南宋建造之初的建筑石料,未曾替换,充分体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


开元寺规制宏大,别称“百柱殿”。相传建筑之日,有紫云飘绕盖地,又称“紫云大殿”。一般的大雄宝殿,只有3尊菩萨,开元寺却有五尊,称“五方佛”。中间的一尊是释迦牟尼,据说是唐玄宗的御赐佛像。余者依次为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东方阿阀佛、北方成就佛。

大雄宝殿后方是甘露戒坛。目前国内只有北京戒坛寺(又名戒台寺)、浙江省昭庆寺与泉州开元寺保留戒坛。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一个叫行昭的和尚于是在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在井上建坛,遂称甘露戒坛。现在的建筑是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建,斗拱上有24尊飞天,藻井正中央供奉明代木雕的卢舍那佛坐像,殿四周围分列有八大护法金刚、菩萨、寒山、拾得等共27尊。坛上并立有一座高2米的佛陀真身舍利塔,其中供奉7颗如来真身舍利,是清康熙二十七年由福州鼓山涌泉寺请来的。甘露戒坛后面的院落就是藏经阁,上层收藏各种版本经书3700多卷。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桑树,位于泉州开元寺甘露坛的左侧,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里原是一片大桑园。传说有一天,桑园主黄守恭梦见一位和尚向他募地建寺,黄守恭说如果桑树会开莲花,他就献地结缘。第二天,满园桑树居然开放雪白的莲花,黄守恭便把这片桑园捐出来,由尊胜院匡护大师主持建寺工程。寺也因此得名“莲花寺”。至今寺内的这株老干龙蟠的桑树,仍枝叶繁茂,生机勃勃。“桑树开莲花”虽属传说,但这寺却因之被雅称为“桑莲法界”。


◆承天寺

承天寺位于泉州市中心承天巷对面南俊巷东侧,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月台”两字,故又称月台寺,原为五代节度使留从效的南花园,习称“南园故址”。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957年~958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1000多年来,兴衰交替,又屡经扩大修建,规模宏大,鼎盛时期有殿宇40余座,体系完整,规模宏阔,田产千顷,僧众1700多人,全寺占地面积70余亩,俗称“闽南甲刹”。历代有高僧大德先后驻锡承天寺,海内外许多名僧大德出其门庭,多有建树。民国时期,会泉、转尘、弘一、转逢、性愿、宏船、瑞今、广钦等大德先后于承天寺讲经弘法,遐迩传扬。转逢和尚于寺内创办“鹦山义学”,性愿和尚于寺内创办“东方伦理研究班”、“月台佛学研究班”,培养佛教人才。弘一大师也经常住锡承天寺讲经或以赠字方式弘扬佛法,抗战期间,为勉励僧众发扬爱国爱教的精神,曾题词:“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为纪念高僧广钦和尚弘扬佛法,泉州承天寺的住持圆拙方丈创办了“广钦佛教图书馆”,成为全国第一座对社会开放的佛教图书馆。为方便患者就医,圆拙老和尚还于寺旁南俊巷创办“佛教义诊所”。目前泉州还留有一件宝贝,那就是南宋泉州太守王十朋题、明代张瑞图书写的《承天寺十奇诗》。书法作品刊刻于青石板,原石现收藏于泉州市博物馆,而嵌于寺中大雄宝殿东侧回廊墙间的为原件翻刻版。这“十奇”,也自然而然成了承天寺十景。

据传清道光二十五年,曾任巡抚的福建人梁章钜在告老还乡时写了《归田琐记》,卷三《承天寺》曾提到:“泉州承天寺异迹甚多,寺中有九十九井,相传一僧蓄异志,欲掘百井以为兆,后功亏一篑而止。井上筑石塔数处,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朝下。”这是一个民间传说:泉州古时有人妄想称帝建皇宫,问神占卜,神示的结果是,如能在一夜间挖成100口井,方可举事。倘若雄鸡报晓,百井尚未凿成,就不可轻举妄动。于是,这人令杀城中所有雄鸡,并在承天寺内挖井,挖到第99口井时,结果听到鸡鸣。他为掩盖罪迹,在每口井上盖了一座石塔。后人笑谈“挖井”之事,把这个人比成苍蝇,说苍蝇是朝不了天子的,故有“蝇不朝天”一景。 至于承天寺是否真有99口井倒无法求证,不过寺内的井还真多,现在至少就有20多口。

承天寺流传着“梅石生香”一说。清道光《晋江县志》曾载:“梅花石,在承天寺四天王殿前。有墨色梅花一枝,未满二尺……”梁章钜在《归田琐记》里则说:“山门口有梅花石,石光而平,中隐梅影一枝。每年梅树开花时,影上亦有花;生叶时,影上有叶;遇结子时,影上有子;若花、叶与子俱落之时,则影上惟存枯枝而已。”《敕建月台承天禅林胜境全图》告诉我们,“梅花石”并不只是一个传说,而是真有实物。从寺中提供的清代图可以看到,“天王殿”下方,正是梅花石。相传心具善根的人迈过“梅花石”都会心领神悟,闻到梅花的淡淡香味。梅花石后来在20世纪60年代被劈为两段。另有传说文天祥当年避难来到承天寺时,吐血染红了梅花石,但不可详考。


◆崇福寺

崇福寺位于鲤城区崇福路,初名千佛庵,后改名崇胜寺、洪钟寺、崇福寺。崇福寺是泉州少林寺废后传授少林武功的又一寺院。它始建于北宋初年,传为陈洪进所建。陈洪进原籍仙游,为人机谋善变。先为留从效部下,竭力尽忠,擢升统军使;留从效死后仅一个多月,便和张汉思诬陷从效之子绍镃反叛,致使绍镃合家冤死,从而攫取兵权;又以复兴闽王后代作号召,招聚徒众;后又智取张汉思,转而投靠南唐李璟。雄踞漳、泉的陈洪进最后于北宋初归顺赵宋,献漳、泉二州,膺封清源军节度使,晋爵太师,权擅一方。陈洪进之女不齿其父反复无常,决心遁入空门虔心礼佛,以赎父罪。陈洪进劝阻不住,只好在泉州城北隅松湾古地兴建千佛庵,俾使削发为尼的女儿于此诵经礼佛。

崇福寺“三宝”为应庚塔、千人鼎、大洪钟。应庚塔建于北宋乾德初,传说此塔有“应利欹斜”之灵,斜向何方,该方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故名“应庚”。应庚塔是泉州最早的石塔,比开元寺东西塔还早。千人鼎据记载高6尺,直径5尺,厚8分,传说能供千人饭食,惜已损坏许久。“崇福晚钟”为古泉州八景之一。大洪钟为宋时物, 现存的大洪钟铸于明初,悬于钟楼,相传可传十里至洛阳桥,泉郡诸寺巨钟,无出其右者。崇福寺还有两尊宋代佛教小型石雕珍品,表明崇福寺曾是南禅宗寺院。

来 源:泉州经济网 责任编辑:涂志圣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