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多元宗教»正文

世界仅存的摩尼光佛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1-09-05

草庵寺崖刻摩尼教咒语    

摩尼教,旧译“明教”、“明尊教”等,是公元3世纪波斯(伊朗)人摩尼所创始,其教义杂糅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明代何乔远《闽书》记载:唐会昌年间,有一位摩尼教僧侣呼禄法师避难入闽,来泉秘密传教。死后葬于城北清源山下。五代时,摩尼教继续在泉州活动,清源都将徐铉写的《稽神录》里记载了一个摩尼教在泉州活动的故事。宋代,摩尼教称“明教”,在福建十分流行。南宋王朝对摩尼教持反对态度,嘉定十四年,泉州知府真德秀力劝乡民“乡闾后生子弟,各为善人,各修本业……莫习魔教、莫信邪师”。元代,摩尼教可以公开活动,泉州是“管领江南诸路明教”僧官的所在地,明教在泉州颇为兴盛。早在13世纪,摩尼教在中亚、西亚已经绝迹,然而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温州仍广为流行。20世纪80年代初,泉州曾发掘出宋代明教会的瓷碗,证实宋时泉州摩尼教已十分活跃。温州的明教徒多居乡村建无名佛堂,元代晋江明教徒也在乡间建无名寺,教义被简明地归纳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8个字 ,教众中有农民、秀才、吏员、兵卒、绿林好汉、江洋大盗、武林俊彦等,这表明宋元时代明教已演变成广大乡村的民间宗教,但已改变了原来摩尼教的面貌且与世俗化道教、佛教紧密结合成为明教徒“祈求考妣早生佛地”的寄托处。明教在宋元时期进一步和中国本土文化结合起来,成为下层人民和江湖对抗朝廷的秘密斗争形式,由于长期受到朝廷压抑,明教徒行事极为诡秘,反抗朝廷的决心也更坚决,在历史上几次掀起大的波澜。第一次是北宋末年,方腊利用摩尼教组织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震动东南半壁河山,第二次是南宋以后,明教和白莲教相联结,在元末农民战争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的红巾军,多白莲教徒,首领韩林儿又称“小明王”,这个“明”又与明教有关。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当时也是白莲教和明教中人,他依靠明教夺取政权,并采用明教的“明”定国号,但是又担心明教威胁他的统治,便取缔白莲社、明尊教,明教逐渐衰落。泉州是世界摩尼教最后消亡地之一,在我国和世界摩尼教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晋江草庵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元顺帝至元五年(1399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正厅内依崖凿一圆形佛龛,直径1.9米,龛内浮雕一尊摩尼光佛坐像,佛身高1.52米,宽0.83米,面容圆润,眉毛隆起,散发披肩,颚下两条长须,脸、身、手三部分巧妙地利用岩石不同的自然色调构设,面圆润呈淡青色,手显粉红色,服饰为灰白色,四周镌佛光四身纹饰,雕工精致,风格独特,背雕毫光四射纹饰,世称“摩尼光佛”。草庵在元朝创建时为明教(即摩尼教)寺,明万历间为道士住持炼丹,后又被佛教僧人住持,改名草庵,现为中国唯一仅存的摩尼教寺庙,摩尼光佛坐像是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教浮雕塑像,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的重要实物依据。1987年8月,瑞典隆德大学召开首届国际摩尼教学术讨论会,草庵摩尼佛造像被选为会徽。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参观草庵后,认为它是这次考察活动的“最大发现”,这为后来泉州申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提供有力的实证。1996年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庵寺崖刻摩尼教咒语    

草庵寺前下坡地为明代龙泉书院,今已在旧址上建佛寺大华岩,寺前有古桧两棵。草庵寺原西侧丛岩高处崖刻摩尼教咒语:“劝念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可惜因开山取石已不存在。据《泉州人名録·弘一法师》中记载,嘉靖(1522年~1566年)初,泉州有18位士子在草庵“龙泉书院”读书,常见此地显现佛的形象,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弘一法师曾住草庵意空楼3个多月,作《重兴草庵碑记》,并撰书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草积不除,便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毋忘世上苦人多”。

来 源:泉州经济网 责任编辑:涂志圣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