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名声古迹»正文

海上飞虹洛阳桥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1-09-05

中国有四大名桥——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和泉州的洛阳桥。人们称“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洛阳桥早在宋代就是泉漳十大石桥中最著名的一座,是泉州桥梁的鼻祖。洛阳桥始建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前后历时6年,至宋嘉祐四年(1059年)才建成。虽经历近千年的沧桑巨变,洛阳桥至今依然雄跨晋(江)惠(安)两县间的洛阳江上。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赞叹说:“在我国古桥中,神话传说最多,几乎举国皆知的,北方有赵州桥,南方有洛阳桥。”


洛阳桥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在泉州东北10公里的洛阳江入海处,是北宋时泉州知州蔡襄倡议修建的。据《泉州府志》载,在宋代,洛阳江江流湍急,波涛汹涌,“水阔五里”,“深不可址”,常常造成覆舟惨剧。当时修建这座桥遇到了重重困难,首先是桥墩下基的问题。洛阳江入海处,是东西江海汇流的地方,日夜潮汐不断。架桥的工匠们自建桥以来,数月中出动了数百艘小船,载了无数的石头,抛入桥墩的定基点上,都石沉江底,不见踪影。众人无计可施。

知州蔡襄也亲来江边实地考察,看到江面水急浪高,也感到要在此处架桥实在困难。正在此时听到有人说:“想在洛阳江上架桥,难啊!除非请海龙王暂时退潮,让我们能看清桥墩下面的情况,但海龙王在哪里呢?”蔡襄受到启发,决定以知州的身份,为民请命。他对大家说:“我要给海龙王写一封书信,请他暂时退潮。但是谁下得海呢?”一名衙役应道:“小人夏得海。”这名衙役名叫夏得海,没听清蔡襄说的话,以为蔡襄在问谁的名字叫夏得海,便出来答应。而蔡襄也误以为他是自告奋勇下海,非常高兴,便派他下海送信。蔡襄走后,经别人解释,这名衙役才弄清楚是让他下海送信,后悔不迭,但已无法反悔。他想,大海茫茫,到何处去找海龙王送信呢?并且下海一定不能活着回来了。晚上,他拿着书信,路上买了酒,喝得酩酊大醉躺在船上。酒醒之后,书信已经被更换,只见上面写着一个“醋”字。衙役不解其意,回去呈给知州蔡襄。蔡襄看后非常高兴:“龙王已经答应了,这个字拆开是‘酉、廿、一、日’,龙王是要廿一日酉时退潮,我们在这个时辰修筑桥墩,一定能成功。”据说洛阳桥上的桥墩就这样奇迹般地建成了。

这个传说说明修建洛阳桥的艰难,人力根本无法做到,似乎必须借助神力。事实上现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在《名桥往谈》中分析说,洛阳桥使用的就是近现代桥梁建设中的“船筏式”和“浮运法”的技术建造的桥墩。这种造桥方法是“先于水中抛石,铺满桥址,形成水下的一座‘海堤’,然后利用浅海里‘蛎房’的繁殖,把石基胶固,使成整体,在石基上建立桥墩。再用船装载大块石梁,利用潮水涨落,将石梁安装在桥墩上”。茅以升称赞此桥的伟大是全国闻名的。福建地处沿海,海上造桥,亘古未有,于是古代的造桥工匠在无数次与狂涛激流的搏击中摸索经验,创造出“筏型基础”、“种蛎固基”等史无前例的海桥建造法。洛阳桥的建造,就利用海潮涨落的位差,发明了“浮运架梁法”,桥墩采用两端尖的造型,用来分开水势,减少涨潮、落潮时海浪冲击的受力面积,而“种蛎固基”的方法又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八闽桥梁之所以能够“甲天下”,主要是由于福建地处沿海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八闽民众的聪明才智,才使得建桥技术如此先进,使得洛阳桥成为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

来 源:泉州经济网 责任编辑:涂志圣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