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天下泉商»正文

黄树珍推动闽台“对渡”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1-09-06

以黄树珍为代表的石狮郊商们推动的闽台对渡就是蚶江鹿港对渡。

黄树珍,字时芳,号约亭,清雍正四年(1726年)出生于晋江龟湖铺锦村(今石狮市宝盖镇铺锦村)一个贫困家庭。

小时候,他的父亲因为生活窘迫,遇事又总是不如意,所以脾气非常暴躁。幸运的是,他母亲是一个非常温柔的人。当父亲暴怒时,母亲从来不抱怨或顶撞。或许是因为抑郁和过度劳累,黄树珍7岁那年,身为家里顶梁柱的父亲得了重病。小小年纪的他一夜长大,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10岁那年,瘦弱的他除了读书外,每天还为盖书房的工人们做饭。11岁,他到街口的一家金店内当伙计,工余还得到田里干农活。即使这样,能够赚到的钱也太少了,根本无法让一家人填饱肚子,更不用说为父亲治病了。父亲的病越来越重,母亲操碎了心,夜深人静之时总是躲在人后悄悄垂泪。懂事的他因为心疼母亲,便想尽办法赚钱。13岁,他就和亲戚一起筹钱贩猪。冬天非常寒冷,他穿着单薄的衣服总是被冻得瑟瑟发抖。这样的日子他过了整整4年。17岁时他迎回了从台湾鹿港回家成亲的大哥黄树捷,才算可以稍微舒一口气。

22岁,黄树珍赴台湾谋生,接替大哥黄树捷在鹿港打理伯父黄汝涛创办的“锦镇行”。主要经营的项目有农产品购销、典当、木材、丝绸布料等。他凡事都亲力亲为兢兢业业不敢懈怠。

3年后他便有了一点资金,可以和铺锦黄氏族戚合股经商。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好。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黄树珍又投股参与“丰源”行的经营。之后,黄树珍又与表亲永宁高围开办“协滢”行,经过十多年的拼搏,黄树珍终于从一个贫苦的小伙计变成具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郊行老板。

此后,黄树珍做了许多善事:他将投股所获利息捐给锦镇修路,捐钱铺锦洋内至石狮的道路,修鹿港龙山寺宫门,修龟湖塘堤岸,修西滨千里眼宫,他还和黄家楼一起修蚶江莲埭七星桥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事莫过于他推动了闽台对渡。

蚶江是泉州湾南的要隘,扼泉州湾的门户。清乾隆年间,蚶江商业经济繁荣,泉州、惠安等地商人在此开设郊行、商行、货栈。市场设有五谷墟、牛墟、盐墟、卖鱼街,染坊、油坊、磨坊、旅舍、饭馆随市而建。主要集市如五谷墟、牛墟、鱼墟、盐市等,交易场所简陋,或露天交易,或占街为市。蚶江特殊的交通地理位置以及深厚的商贸文化积淀,决定了蚶江在正式开放前夕已经在闽台民间贸易往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鹿港镇隶属台湾省彰化县,西面靠台湾海峡。那时鹿港开发吸引了大量的泉州籍移民(铺锦黄姓主要聚居地就是鹿港),而移民的到来又推动鹿港的开发。正是因为这种良性互动关系,加强了泉州与鹿港的密切关系。

当时,由于闽台民间贸易频繁,所以清代出现了闽台贸易史上的独特现象——郊行。以黄树珍为代表的石狮郊商的活跃,使“鹿港郊”早在蚶江与鹿港正式对渡前就已经在清代闽台民间贸易中崭露头角。

那时候因为蚶江尚未开放为渡台“正口”,所以石狮郊商们走的都是“厦门至鹿耳门”航线。而以黄树珍为代表的石狮郊商主要采用的是“联财对号”的经营模式,即泉台两地的对口商号按股集资,对口配运商品,年终结账时计算盈余,按股分红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推动了闽台之间的贸易,使闽台之间的贸易愈发频繁起来,却使石狮郊商们面临了一个大难题——闽台之间没有直达航线。原先开放的“厦门至鹿耳门”航线也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没有直达的航线意味着要浪费许多人力物力,众多石狮郊商都挤在一条“厦门至鹿耳门”航线上,使得这条航线不堪重负。故此时当务之急莫过于开发出新的航线来满足闽台之间的民间贸易。

蚶江和鹿港就这样跃入了人们的眼帘。蚶江和鹿港是泉台交易最频繁的地方,也是石狮郊商最聚集的地方。让这两个地方对渡成了所有泉台贸易者的心声。以黄树珍为代表的石狮郊商积极推动蚶江鹿港对渡,成为推动闽台对渡的中坚力量。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支持,蚶江鹿港终于对渡了。

黄树珍将自己的经历写成《十三世约亭公自记年谱》供后人借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泉州商人。

来 源:泉州经济网 责任编辑:涂志圣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