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款人”变“韭菜人” ?“双11”这些“坑”要当心
“今日特价”“满减优惠”“先用后付”“先涨后降”——
“尾款人”变“韭菜人” ?“双11”这些“坑”要当心
“双11”前夕,淘宝、京东、微信等多个电商平台和支付巨头结束多年“相互屏蔽”,探索不同平台间互联互通、深化合作,为今年的“双11”释放了积极的信号。然而,不少市民和网友却反映,今年在买买买的过程中依然遇到许多糟心事:满减券包很难抢、预售价比直接买更贵、一不注意就遭遇“0元购”……消费者吐槽:“这辈子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商家的套路。”
电商平台公布了“抢购攻略”日历(手机截图)
新的消费券使用门槛降低(手机截图)
套路一
活动周期延长
消费者直呼心累
从时间来看,今年“双11”活动来得比以往更早,持续时间也很长。根据不同平台公布的活动周期,今年“双11”将持续26—34天,对比去年的22天延长不少,堪称史上最长“双11”。
在所有平台中,抖音商城在10月8日就以“双11先享好物节”的名义率先抢跑,与去年相比足足提前了12天;10月14日,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也拉开“双11”序幕,比去年提前10天。
“今年的活动划分得很细,淘宝、天猫分为预售期、抢先购、狂欢节三个阶段。而京东有五个阶段,分别是‘抢先购’‘开门红’‘专场期’‘高潮期’‘返场期’。”市民杨女士平常喜欢购物,每年线上购物支出超过4万元,“双11”期间更是会例行清空购物车。但在今年,她只下单了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各大平台分波段搞促销,分得越来越细,让人眼花又心累。这么多年我也折腾累了,今年就象征性地随便买几样。”
“活动怎么会有这么多波段啊!14日、21日、31日和‘双11’,每隔一星期就得抢一次,几乎一整个月都停不下来。”市民曾女士向记者大吐苦水,“一些平台还公布了‘抢购攻略’日历。比如在某平台上,11月8日是‘会员日’,9日是‘秒送好物日’,10日是‘狂欢热卖日’……天天有活动,似乎每天下单都是特价,但我不知道哪一天买最便宜。强烈建议回到最初的模式,就11月11日一天,直接显示优惠价格。”
套路二
优惠规则复杂
众人吐槽“算不明白”
规则难懂、优惠金额计算困难,是每年“双11”的热门话题。今年不少平台在宣传时声称“无需繁复计算,拒绝花式套路”,但点开页面依旧是品类券、红包雨、0元抽爆款免单、商家券、直播间优惠等复杂规则。为了了解怎么买最便宜,市民郭先生点进了某平台的活动规则页面,发现有上万字的长文。“手机滑了好久才滑到底,细读一遍估计得1小时以上,完全理解太难了。”
“本来想趁购物节囤一些护肤品和化妆品,没想到竟会如此麻烦。”市民小余告诉记者,她设置了闹钟,和男友每天10点、20点“蹲”活动页面抢2000减280元的限量美妆券,终于在第三天抢到了券。“实际上我需要的美妆产品只需1200元,为了花掉优惠券,我凑了2020元的商品,才发现88VIP有满3000减240元的券,又花了几个晚上凑了些可买可不买的生活用品下单。不料过了几天,88VIP第二轮消费券门槛直接减半,但我已经没有精力再重新下单了。”
与往年相比,直播间红包在今年“双11”出现的频率明显提高,各大官方平台、品牌、达人都会在直播间发放红包,一些红包可以在付定金的时候使用,一些则在付尾款的时候抵扣,规则各不相同。“抢红包和抢券一样累人,因为红包雨都是定量的,需要定时抢。”小杨是泉州某高校的大二学生,这几天她和舍友经常一起蹲在直播间抢红包。“每次抢到红包再下单,能抵扣两三元。”
套路三
莫名开通“先用后付”
需要提防“消费陷阱”
不少消费者反映,在网购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开通了“先用后付”功能,而且在后续过程中默认使用。当确认收货或者商品自动收货,收到银行卡扣款通知时,才发现自己勾选了这项功能。
“今年大促期间我买了不少电子产品,确认收货时才发现扣款信息。我对‘先用后付’功能较为排斥,每次看到都很谨慎地避开,没想到这次还是中招了。”家住丰泽区的陈女士说。
记者在自己手机上测试,发现“先用后付”的开通设置很容易被忽略,一般是出现在结算的时候,位于普通支付的下面,一不小心就会勾选。支付时,只用一行黑色小字提醒15天后或确认收货后自动扣款,消费者不需要额外确认或输入密码。
陈女士表示,“结算页面的‘0元购’对老人、小孩及不熟悉网购的群体具有诱导性,可能认为它是优惠活动,可以免费下单。一些人可能认为没输密码就没有买,等过几天包裹堆在家门口才发现自己已下单了。”
“开通‘先用后付’几乎是无感的,关闭却需要花费一番工夫。我在小红书的订单页面不小心勾选了‘先用后付’但没支付,后续的订单都默认首选‘先用后付’支付。在订单支付页面并没有相应取消功能,最后还是咨询客服,通过‘钱包’—‘设置’—‘先用后付’三层页面才找到关闭按键。”网友在小红书发帖吐槽自己的经历。
套路四
预售“先涨后降”
监管部门发布提醒
最近几天,不少消费者称自己在某电商平台下单时,部分预售产品居然比直接买更贵,本以为预售能“薅羊毛”,不料“尾款人”变“韭菜人”,商家的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我平常喜欢用一款护肤品,因其价格较贵,我都是等‘618’或‘双11’时再购买。我觉得预售肯定是比后面直接买更便宜,毕竟要下定金,又要付尾款。”10月22日晚,网友“大头”准备支付尾款时,点开商品链接重新加入购物车,对比发现当天的产品价格比之前预售商品便宜了70元,用券后也能多省40多元。“凑满减、下定金、定闹钟,前前后后付出了许多精力,没想到最后还贵了几十元!”
今年不少网友遇到了相似的情况。“两袋同样的猫砂,定金和尾款总共花了301元,同事直接买只要264元。”“我吃的保健品平常只要64元一瓶,‘双11’券后75元,真当冤大头了!”
10月28日,为规范促销经营行为,维护“双11”期间的网络交易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向主要电商平台发布了《“双11”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包括严格规范促销行为、严格加强广告内容审核、严格规范直播营销行为、及时妥善化解网络消费纠纷等八方面内容。市场监管部门还提醒广大消费者,“双11”期间应理性消费,增强维权意识,遇到违法行为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有关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