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远眺永春“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项目现场 (永春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乡村,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绿水青山、鸟语花香,是很多人记忆中最美的故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对更美的环境、更鼓的钱包、更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绿水青山画卷美,乡村振兴踏歌来。近年来,泉州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海丝侨乡,在田间地头织就“最美的乡村图景”,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全域推进 田园风光绘新图
深冬时节,新岁启航,泉州广袤原野迸发活力、孕育希望。
十里田园风光无限,临水栈道一步一景,湿地公园亲水游乐,清新河岸围炉煮茶……始于石鼓桥、终于凤美桥,全长约5.2公里的桃溪穿镇而过。位于永春县石鼓镇的“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项目,已然成为群众休闲游憩的新晋打卡地,熙熙攘攘的人群、欢声笑语的场景,为美丽桃溪增添了“人水和谐、幸福河湖”的生动注脚。
沿着沥青小道来到永春县“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项目现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环绕,石鼓镇石鼓湿地公园旁连片的稻田和甘蔗园满目翠绿,湿地公园里正在建设的人行桥,串联起自然田园风光和侨新老醋观光工厂。据了解,当地与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甘蔗全产业链合作,建设甘蔗品种园,推广良种繁育技术,种植两批1万株15个新品种甘蔗种苗,每亩产量可增加一倍,实现甘蔗亩产收入2万—3万元,增收50%,今年将建设经营甘蔗示范片区和脱毒种茎生产园,全面推动甘蔗产业发展。
近年来,永春通过整合千亩稻田、千亩蔗园、千年渡口、千年古刹、千年老树、千年老醋、千米地热、千个负氧离子等“八千”资源,打造出“未来的奢侈品就是乡村生活”归隐式、田园诗般的乡村生活形态。项目规划紧扣“田园风光”主题,坚持“微改造、精提升、不造景”的原则,并与中国美院携手合作,致力于实现山、水、田、林、路、村的六位一体全域生态化综合治理。
城乡融合 整村改造换新颜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近日,位于德化县浔中镇凤洋村的凤洋中学项目主体封顶并完成砖砌筑,正在进行装修和室外围墙施工。“凤洋中学项目总投资19480万元,包括教学楼、宿舍、室内体育馆等设施,能容纳1800名学生,计划今年9月投入使用。”德化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的投入使用将进一步优化德化城东片区学校规划布局,为广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群众就近入学的意愿。民生工程落地的背后,是近年来德化县推行“县域统筹、以城带乡、城乡融合、一体推进”模式的成功实践。
宽阔平坦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新居,四季常青的植被和色彩斑斓的花卉……曾经的“十洪九淹”贫困村已然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据村民介绍,过去凤洋村由于地处低洼,每当雨季来临,洪涝是村民们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也让凤洋村一度陷入贫困的深渊。为了切实解决问题,德化县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其中在浔中镇凤洋村就投入了近6亿元进行整村改造,通过拆、引、改、增“四步走”,实施旧房拆除和重建工程,建成安置房55栋28万平方米,468户村民住上新房。
从乡村到小区的转变,不仅是外观上的美化,更是生活品质的一次飞跃。如今的凤洋村,小区内的休闲广场上,儿童嬉戏玩闹,老人们悠闲聊天,这一场景不禁让人感受到了家园的温暖氛围。而这新城焕发出的活力也吸引了更多外来人口来到凤洋村。如今,凤洋村常住人口从2014年的1450人左右增至1万多人、增长6.14倍,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3万元增至6.9万元、增长3.8倍。
代表委员声音
加快探索集体经营性 建设用地入市渠道
市人大代表、安溪县城厢镇经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开明带领经兜村十年治水,实现“绿”与“富”共赢。在他看来,现阶段农村地区通常面临产业发展用地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城镇开发边界外,地形和资源限制了成片开发的可能性。鉴于目前各地出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模式的适用范围、实施要点及负面清单已明确,他建议根据泉州实际情况及先进县市做法,加快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渠道,以出让、出租等方式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即入市出让、出租给相关企业,拓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途径。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提升
“在泉州全流域、整区域模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之下,梳理式改造未全面开展,人居环境仍有提升空间。”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蔡龙群建议,要将“五个美丽”(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美丽田园、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有条件的地区要根据村庄规划,率先通过“拆、改、建、保”进行梳理式改造,拆违拆危、拆废残治乱占,改水改路、改立面治裸房;建设施、建配套,保风貌、保特色,加强古建筑、古村落保护,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因村制宜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村庄低效用地,增加集体建设用地,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部门声音
三大措施推进项目持续深化
“2023年9月,泉州创新启动‘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十大项目建设,以全流域整区域推进乡村振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以“四美工程(美丽田园、美丽河道、美丽村庄、美丽经济)”为抓手,即以流域河道为依托、农田建设为重点、延伸到村庄整治,推动土地全域整理、水系全域治理、农田全域高标准建设、村庄全域梳理、产业全域提升,涉及河道106.1公里、覆盖耕地7.02万亩、流经村庄76个。截至目前,已建成项目84个、完成投资18.1亿元。
下一步,泉州将重点以三大措施推进项目持续深化,一是突出“多规合一”,统筹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农田建设、农业产业发展、水系综合治理、乡村文旅发展等多方面同步策划推动;二是强化“三个结合”,即结合土地流转、结合项目招商和结合产业培育;三是推进“五个全域”,即土地全域整理、水系全域治理、农田全域高标准建设、村庄全域梳理、产业全域提升,实现全流域整区域推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苏慧敏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