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高新产业»正文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堵点赋能产业升级 泉州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样板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5-04-12

11位院士携前沿技术“牵手”泉州企业,24项专利技术成功落地转化,获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自去年10月启动产学研合作试点以来,泉州市科协搭建“需求导向、平台支撑、机制创新、智力赋能”的创新体系,破解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堵点,初步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泉州经验”。

平台筑基 构建成果转化“高速通道”

在泉州市科协产学研合作工作专班推动下,经过发动申报、评估筛选,泉州搭建了7个产学研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这些平台不仅是“桥梁”,更成为企业创新的“港湾”,通过资源导入、政策扶持、资金补助,持续打通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双向通道”。

启动试点后,平台推动24项专利技术在13家企业实现产业化,25个项目进入深度对接。其中,南安市“纺织印染废水近零排放技术”项目获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

2025年一季度,平台累计走访企业481家,深度对接服务企业98家,精准挖掘技术需求52项,组织行业性团体标准制定1项,举办12场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技术推介活动。

平台探索试点经验,以“研发—应用—改进”循环机制,推动解决1项产业共性难题,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产业升级经验。通过调研收集企业技术瓶颈和技术需求,助力晋江经济开发区形成覆盖100余家规上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探索构建“高校专利开发许可+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模式,引入外地高校3件专利落地泉州企业实施转化,实现“外地智力本地开花”。

智力赋能 院士专家成创新“最强大脑”

今年3月,一场跨越多个地市的“院士寻访行动”拉开帷幕。市科协主席带队拜访了郭光灿、刘文清、俞汉青、朱美芳、姚建年、付贤智、郑兰荪、张久俊、孙世刚、林圣彩、谢联辉等11位院士。随行的5家企业代表,与院士们现场对接9项技术需求。

郑兰荪院士在石油化工领域与泉州相关企业对接;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通信技术应用领域,与泉州对讲机产业开展合作;俞汉青院士团队将与华净创新科技、南安华南师大绿色低碳研究院合作推动紫外LED光源应用、推动染整污水处理产业化;朱美芳院士联合特步集团研发绿色环保鞋材及抗菌抗病毒面料;刘文清院士与九牧集团合作开发陶瓷工业废水处理、卫浴环境监测等技术……

院士资源不仅带来技术突破,更催生出更多合作愿景:郭光灿院士支持泉州市科技馆建设量子科普展厅;俞汉青院士团队拟与本地研究院共建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刘文清院士推动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活动来泉州举办,将为泉州产业升级带来“顶层设计”红利。院士们还围绕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校地协同等提出建议,为泉州科技经济融合“把脉开方”。

未来展望 打造产学研融合“泉州样板”

站在试点启动半年的节点,泉州正谋划更宏大的创新图景。泉州市科协将落实“六个一”院士专家联系服务机制,持续开展“院士专家泉州行”;今年将承办第二十五届省科协年会、第二届海峡两岸工程师论坛,持续导入高端智力;计划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邀请院士为全市中小学生开展科普讲座,为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五大行动计划蓄力赋能。

泉州市科协还探索打造“走近院士”活动品牌,邀请院士或其团队成员举办前沿科技讲座,搭建“科协发布”平台,展示院士与泉州企业合作的成功案例及科技成果,激发创新活力。深化试点工作,聚焦技术推介、项目路演、学术交流、人才引育等重点,加速构建“需求牵引—平台支撑—智力赋能—产业创新”良性循环,全力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泉州样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泉州篇章贡献科协力量。

来 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苏慧敏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