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拥抱世界 千年窑火续传奇
千年窑火不熄,十年创新不止。9月19日至25日,2025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以下简称“陶瓷周”)盛大举行。

开幕式(受访者 供图)
今年,恰逢德化荣获“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十周年。德化以本届陶瓷周为窗口,集中展现千年窑火的技艺传承、精益求精的匠心追求、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以及陶瓷与文旅的深度融合。这场盛会不仅是对过去十年成就的总结,更是德化陶瓷迈向新征程的起点。从宋元时期远销海外,到如今坚定实施陶瓷国际化发展战略,德化将以“传承千年,匠心瓷都”“创新驱动,活力瓷都”“拥抱世界,开放瓷都”“烟火升腾,魅力瓷都”四张“瓷都”名片,让千年瓷都的魅力持续在国际舞台上绽放。

《月光铠甲》(受访者 供图)

融汇古今元素的陶瓷摆件
名片一
匠心瓷都 传承千年
德化制瓷的历史至今已有3700多年,千年沉淀,孕育出诸多陶瓷文化瑰宝。唐代《陶业法》是世界最早的陶瓷专著,《梅岭图》首开陶瓷工厂规划设计先河,德化窑址是全球首批瓷窑类的世界文化遗产。时至今日,德化依然窑火不熄,匠心传承,文脉赓续。
本届陶瓷周以多元场景搭建起德化陶瓷技艺传承与工匠精神的展示平台。在陶瓷雕塑展上,传统的神话传说、历史人物与现代的抽象艺术、生活百态交相呈现,展示了德化雕塑艺术的多样风格与精湛技艺;在第五届福建省“陶艺杯”现场陶瓷技能创作大赛上,40多名参赛选手熟练地拉坯、雕塑,展现了扎实的技艺功底;在“瓷彩德化”陶瓷绘画作品展上,42位艺术家聚焦陶瓷绘画艺术,展示釉上、釉下彩绘等方面的艺术探索与创作成果。一系列沉浸式、专业化活动的举办,为弘扬传统陶瓷技艺、发掘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为推动陶瓷产业传承延续、促进从业者协同发展,德化持续搭建多元平台为行业赋能。日前,德化县陶瓷艺术家协会成立,这对于陶瓷艺术工作者来说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喜事。“这是一个更开放、更专业的交流合作平台。加入协会就像找到了组织。今后,协会将带领我们参加比赛、跨产区交流学习,推动技术互补和提升,也能拓展创作视野。这也是一个信息共享平台,能够让德化陶瓷艺术工作者从中获取有价值的行业信息,共同受益。”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德化县玄韵陶瓷研究所艺术总监王祖掌表示。

“无界之境”陈文令艺术展暨德化国际陶瓷艺术邀请展现场
在千年瓷都,陶瓷文化的传承早已超越工匠群体,融入全民日常中。陶瓷周期间,《德化陶瓷乡土教育读本(修订版)》正式发行,丛书设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共4册。据悉,该丛书首次出版于2015年2月,近十年来德化陶瓷产业发展迅速,原书部分内容已难反映当前面貌。2024年8月,编写组启动修订工作,更新了县情发展概况和数据,增补了陶瓷新技术、新发展和产业成就,删除了与时代脱节的文字和图片,确保内容鲜活,与时俱进。新版的发行,将进一步加强本土文化教育,培养青少年对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与传承热情,让瓷都文脉代代相传。
与此同时,德化还用全新的方式为陶瓷文化传承注入新动能。19日,中国首部白瓷纪录电影《无界之界》院线上映发布,以纪实影像的表现方式,讲述一件等比例白瓷汽车的诞生,见证“中国白·德化瓷”这一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文明“汽车”两大跨界品类的完美融合。在光影之间,德化陶瓷的魅力传得更广、更远。
“德化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千年窑火,铸就了德化陶瓷独特的艺术魅力。从宋代的青白瓷,到明代的‘中国白’,再到现代多元的陶瓷产品,德化陶瓷始终以精湛的技艺、卓越的品质,赢得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赞誉。德化陶瓷不仅是实用品,更是艺术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世界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杜同和表示。
名片二
活力瓷都 创新驱动

“瓷韵・新生”海丝文化时装秀(受访者 供图)
在2025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开幕式上,一场“瓷韵・新生”海丝文化时装秀惊艳亮相。40套以瓷器为设计灵感的秀服轮番上场,惊艳了在场观众。当模特们手持陶瓷艺术品,搭配着陶瓷首饰缓缓走来时,德化陶瓷不再只是案头的餐具和架上的雕塑,而是化作了可触摸、可穿戴的生活美学。

陶瓷首饰
在这场时装秀中,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拾巧创始人曾巧霞有6件作品融入服装的设计中。“大家对陶瓷不陌生,餐具、茶具天天用,但我总在想,能不能让它更紧密地融入生活。”曾巧霞从事陶瓷行业已有30年。这几年,她不断探索突破,运用德化传统的捏花等工艺,将陶瓷打造成耳钉、项链、胸针等可穿戴首饰,创作出一系列精致而实用的日常配饰,让陶瓷变得“可穿戴”。
曾巧霞还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她以福建省的省花水仙、泉州市的市花刺桐花,以及近两年来火爆全网的蟳埔簪花围为灵感,设计出兼具地域特色与时尚感的首饰。“我们可以结合当下热点文化,或者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地域文化来设计作品,让更多人通过这种方式认识德化白瓷。”她说。

倒入汤,汤碗便会发光。(受访者 供图)
创新,早已是德化陶瓷产业的关键词。在19日开幕的第三届德化世界陶瓷设计大会上,三大创新亮点令人瞩目。“陶瓷产区创新互联计划”启动,联动唐山、景德镇、潮州、宜兴、淄博、醴陵、台湾等各大陶瓷重点产区的专家代表,汇聚德化,共同寻求推动陶瓷产业从传统工艺品制造向高附加值时尚产业转型的新机遇,强化区域联动与资源共享。同期开展的“FASHION POWER”当代陶瓷探索展,设置了三大主题展区,集中展现了前沿创新。“摩登引擎”展区汇集顶尖院校与品牌新作,智能穿戴设备等展品突破陶瓷静态器物认知;“空间革命”展区网罗中、法、意等全球产区作品,展现多元工艺语言;“数字永生”展区由国际团队策展,借助数字技术让陶瓷跨越虚实界限。全球“设计师IP+”联名聘任,汇聚全球顶尖创意力量,携手来自多元文化背景的设计师,融合艺术、商业与创新,重塑品牌价值。

《水月观音》AI数字艺术互动装置

陶瓷也可以很现代(受访者供图)
“全球陶瓷产业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文化复兴的双重机遇。人工智能、新材料、可持续发展等趋势正在重塑行业生态。德化走出了一条传承与创新并举、文化与产业共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实现了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更在绿色发展、设计创新、文化传播等方面树立了行业标杆。”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刘挺表示。

作品《玉蕊摇风》(受访者 供图)
陶瓷周期间,还举行了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为德化陶瓷产业引入多个创新项目。据悉,现场共签约项目5个,涵盖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陶瓷文创等领域。其中,京东集团战略合作项目将围绕线上销售、大师瓷营销、跨境电商、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物流仓储、农业产业、旅游产业开展合作;高德时空数据运营中心项目,将构建智慧文旅、智慧交通、数字孪生、数字经济等多元化应用场景。陶瓷数字文创全产业链项目,将系统化打造集城市超级IP、陶瓷文创系列产品、陶瓷动漫主题世界于一体的“IP+产品+乐园”的数字文创项目;先进陶瓷产业园项目,将围绕功能性陶瓷、碳化硅复合材料、军工陶瓷、半导体陶瓷等板块构建“研发—设计—生产—应用”全链条陶瓷产业生态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陶瓷产业园。
名片三
开放瓷都 拥抱世界
精美的瓷器不仅要做出来、摆出来,还要走出去。

让“中国白”走向世界
18日至20日,德化迎来了世界手工艺城市嘉宾团。这群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客人与德化就城市间深化合作、共同发展进行座谈。访问期间,嘉宾团还先后深入到德化陶瓷博物馆、连紫华艺术馆等地,深入了解德化陶瓷产业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大师瓷的创作背景等,对德化陶瓷产品的多样性与艺术性进行了全面的认识。今后,德化将与西班牙、越南等国家的城市深化协作,通过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共建陶瓷产品展销平台、推动企业协同开发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加强陶瓷人才培养等举措,让陶瓷文化惠及全球。
“德化的陶瓷工业非常发达,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历史产物得以保存至今,看到这一切,我感到非常高兴,这确实是中国引以为傲的一面。因此我们希望与德化进行更多的合作,共同促进双方文化的提升,为陶瓷行业带来更多价值。”越南庆安陶瓷公司总经理黎秋姮(LE THU HANG)表示。
赛事也成为链接国际的桥梁。在第九届“何朝宗杯”陶瓷工业设计大赛上,德化陶瓷“国际化”的特色得到了进一步彰显。中国美术学院范凯熹教授、世界设计组织执委Sertaç Ersayin、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学院创立人Richard Appleby等7位全球设计领域顶尖专家共同组成了终审评审团。这一重磅国际评委阵容,不仅提升了赛事的国际影响力,更树立了专业性与国际化新标杆。
“德化不仅是陶瓷传统的守护者,更是当代陶瓷生产、设计与文化交流的引领者,并已成为卓越品质与创造力、开放精神与国际友谊的象征。”世界手工艺城市西班牙拉比斯巴尔代表丹尼尔・萨巴特尔表示。

外国友人对陶瓷作品充满兴趣
近年来,通过实施陶瓷国际化发展战略,德化持续打响“世界陶瓷之都”的金字招牌。去年以来,“BLANCDECHINE”(中国白)在西班牙完成商标注册,“中国白”图文商标获欧盟知识产权局批准成功完成商标注册,德化海外品牌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随着“中国白·德化瓷义乌优品选品中心”落户义乌,德化借助义乌的全球化贸易网络,为陶瓷企业打通“双循环”路径。同时,充分发挥海内外46个“中国白·德化瓷”推广展示中心和7个海外仓作用,稳步拓展海外新兴市场。

米其林餐桌上的蟳埔女陶瓷雕塑
拥抱世界,“中国白”闪耀全球舞台。在国家博物馆、中华艺术宫等国内顶尖、国际知名平台的展览场场爆满,开展的美国、俄罗斯等国际巡展覆盖五大洲17个国家。从走进联合国总部,到多件陶瓷精品成为国礼、奥运会特许商品,再到成为米其林指南中国大陆地区官方合作伙伴,中国白·德化瓷的国际化道路实现了从“单点开花”到“全域绽放”的破圈突围。

会开花的陶瓷杯
“回顾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仅看到了技艺的传承与材料的创新,更看到了文化自信的提升与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德化陶瓷的发展正是这一进程的生动缩影,从传统的‘中国白’到现代的多元产品体系,从手工匠人到智能化生产线,如今,德化陶瓷产品远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刘挺表示。
名片四
魅力瓷都 烟火升腾
美器盛美食,瓷韵赋乡情。在德化,陶瓷不仅是陈列的艺术,更是日常烟火的承载。德化通过举办黑鸡美食系列新品发布会、“侨韵瓷都·味聚乡情”2025年侨家乐·福建省华侨美食文化交流活动德化专场、“村碗”大赛、“瓷都盛宴”嘉年华等活动,让千年陶瓷文化融入日常、可感可触。

美食与美器精彩联动(受访者 供图)
五味黑鸡冻、牛奶籽黑鸡汤、金线莲黑鸡汤、手撕熏黑鸡……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德化黑鸡被制成多种美味,盛装在精美的德化瓷器中,实现了“美食+美器”的跨界融合,吸引众多嘉宾与消费者驻足品鉴。20日下午,德化黑鸡美食系列新品发布会在瓷艺城陶瓷街举办。本次发布会聚焦三大创新方向:黑鸡冻产品创新、全渠道专柜渗透,以及熟卤生鲜双线突破,并推出了18道新品菜式。据介绍,研发团队攻克了食材配比、火候控制、冷链物流、包装设计等多重技术难关,实现了传统黑鸡美食的现代化转型。为了让美食与美器相得益彰,德化还设计了鸡冠钮盖盅、海丝承露杯、金刚黑鸡炖煲等多款精美瓷器,并推出黑鸡家庭IP玩偶,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德化陶瓷餐具盛放德化黑鸡等美食(受访者 供图)
陶瓷周期间,德化还举办了“侨韵瓷都·味聚乡情”2025年侨家乐·福建省华侨美食文化交流活动德化专场。本次活动设置四大特色美食专区,东南亚美食专区带来冬阴功、娘惹糕等热带风味,泉州特色美食专区集结麦芽糖、洪濑鸡爪等经典滋味,德化美食专区推出黑鸡冻、黄花菜、德化粿等本土招牌,五洲美食专区则融汇全球特色美味。此外,现场还设有陶瓷文化体验、华侨瓷画展、华侨电影播放等环节,让嘉宾在“品舌尖美味、赏千年瓷韵”中,全方位感受德化陶瓷与华侨美食的独特魅力。为了让更多德化陶瓷精品、陶瓷名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世界看见德化的文化实力与魅力,活动现场同时启动了“侨助千瓷万品出海”行动,助力德化陶瓷借侨商网络走向全球市场。
一场场美食与美器的精彩联动,为德化吸引更多人气。8月22日,德化“村碗”大赛暨“瓷都盛宴”美食嘉年华启动。该活动以“瓷”为媒介,创新推出“村碗”竞赛形式,集中展出来自18个乡镇的180道本土菜肴,涵盖传统家宴、食材创新与风味小吃三大主题。所有菜品均盛放于德化瓷器中,凸显“美食美器”融合的理念。活动还发布了德化三班镇格梓山出土的商代原始青釉瓷碗。这只距今3000多年的瓷碗,是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德化瓷碗。这场陶瓷艺术与美食碰撞的盛宴,成为农、文、旅、瓷融合的振兴实践,通过瓷器,村野灶台被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生活因瓷而美,城市因瓷而兴。传承千年的德化陶瓷扎根日常烟火,链接全球市场。“世界陶瓷之都”将继续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向千亿产业集群迈进。
“世界陶瓷之都”十年传奇
从千年技艺到全球标杆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从斩获“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到跻身全球产业标杆,从深耕千年制瓷技艺到推动文化出海远航,德化陶瓷在2015年至2025年这十年间,写下了一部产业传奇。
●2015年,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德化“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德化县陶瓷基地入选国家工信部第六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德化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选国家商务部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名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全球推广陶瓷版权保护“德化经验”。
●2016年,德化县入选“2015年中国大众电商创业最活跃的50个县”榜单第9位,“德化·中国白”陶瓷艺术亮相首届中法文化论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德化陶瓷专项交易平台揭牌成立。
●2017年,“世界陶瓷之都·德化”标识正式发布并推广使用;18件(套)德化陶瓷作品入选厦门金砖会议国礼瓷和国宴瓷,其中16件国礼15件“德化造”;获评“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县”。第一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首届“何朝宗杯”中国(德化)陶瓷工业设计大赛启动。
●2018年,《德化县陶瓷产业跨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出台,提出陶瓷产值到2022年突破500亿元目标;“德化白瓷”“德化玉瓷”“德化窑瓷器”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首届中国(德化)茶具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
●2019年,被商务部、财政部评为“全国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十大典型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德化县祥窑陶瓷研究所生产的超薄蝉翼杯以0.5毫米厚度,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为“世界最薄的陶瓷杯子”。
●2020年,出台国内第一份陶瓷艺术大师管理办法《德化陶瓷艺术大师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中国瓷都·德化”荣誉称号通过复评;德化县高科新材料陶瓷产业中试研究院揭牌;德化陶瓷艺术大师联盟成立。
●2021年,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成为首个瓷窑类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陶瓷行业唯一的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落户德化;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通过复评;德化白瓷入选“福建文化标识”;福建省陶瓷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保护中心揭牌暨“果核知产”上线;德化当代陶瓷艺术研究所成立;德化国际陶瓷艺术城、会展中心、陶瓷博物新馆落成,德化国际陶瓷艺术城正式开业。
●2022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特许商品陶瓷版“冰墩墩”“雪容融”由德化制造;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与立项名单,德化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获批立项;德化县被工信部列入全国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打造计划首批试点;中国首个乌龙茶陶瓷茶器具标准正式发布,迄今已发布红茶、白茶陶瓷茶器具标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德化县“白瓷产业基地”荣誉称号;《世界瓷都·德化》城市形象宣传片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
●2023年,《“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出台;德化瓷塑《扬帆起航》入选2023年首场国事访问接待国礼,赠送菲律宾国家首脑;在北京启动“中国白·德化瓷”国际巡展;启动“瓷光玉韵—中国德化窑世界遗产文化万里行巡展”。
●2024年,德化瓷器《虚谷长馨》作为国礼赠送塞尔维亚总统;“中国白·德化瓷”北京推广展示中心试营业,截至2025年8月,累计授牌推广展示中心56家;德化县陶瓷产业链委员会正式揭牌。
●2025年,“德化白瓷”正式成为米其林指南官方合作伙伴;327件(套)当代德化瓷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德化中国白瓷产业高地在工信部首次发布“中国有影响力的城市产业名片”中位列“县域版图”第25名;“中国白·德化瓷”作为全省唯一县城入选全国8个新时代中国工业形象区域标识(中国产业名片)典型案例;德化全球陶瓷供应链管理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由陆升集团生产制造的1∶1等比例白瓷汽车造型雕塑获得“最大的汽车造型陶瓷雕塑(有支撑)”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十年耕耘取得的丰硕成果,在一组组数据中得到体现。2015年,德化陶瓷产值188.2亿元,同比增长6.2%;全县自营出口22837万美元,同比增长1.9%。到了2024年,德化陶瓷产业集群规模达663亿元,同比增长15%;全县自营进出口总额39.23亿元,同比增长12.72%,自营出口总额39.21亿元,同比增长12.78%。未来,德化将继续以瓷为媒、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让千年窑火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的光芒,让“中国白・德化瓷”成为连接世界、促进文明互鉴的亮丽名片。
责任编辑:苏慧敏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