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材林:破除城乡金融二元结构是关键
农民增收要依靠内生性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通过您前期的调研,目前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
高材林: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种地、种粮、养殖等农业方面的收入;第二个是打工的收入;第三个是政策性增收以及财产性收入,这部分相对比重很低。
种地的收入主要依靠粮价,但是粮价上升的幅度有限。谷贱伤农,籴贵伤民。因此不能期望通过粮食价格上升来增加农民收入。而养殖,搞多种经营,则过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农民有劳动力和地,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农业和农村最大的资产。农民最大的资产不是房屋,农村的房子10万块钱盖起来后,20年之后就破了不值钱。我深刻体会到,做农业农村工作,一切问题都要围绕着让农民合理合法持续地增加收入这个中心。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应当如何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高材林:我认为,农村的发展有两个导向,一个是外源性发展;另一个是内生性发展。以工补农、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方式属于外源性发展。通过农民去打工和企业在农村办厂来解决农民增收,在全国而言还不是最有效也不是唯一的方式。
农民的收入增加靠什么?农民增收还得靠内生性的农业发展来推动和实现。
内生性发展方式的基础是科技和资金的支撑,科技和资金的支撑是推动农村内生性发展的两个轮子。而科技约束和资金约束就成了限制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农业转型的主要障碍。
科技支撑的背后实际上还是金融,资金的支撑。比如说买一个现代化的农机具,没有钱不行。我要搞新型良种培育,或扩大高品质品种,没有资金也不行。目前,农民的存款在快速增加,但是农民的贷款却相对增加很少。当前通过正规的金融体系向农民输入的资金远远无法满足农村本身的需求。农民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且仍然是全国性的普遍问题。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