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人物访谈»正文

王良星: 书写“利郎”三级跳的神话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2-11-23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做国际品牌不死心!

2006年2月28日,在经过清华大学为利郎量身定制的高级经理培训班的学习之后,利郎总裁王良星率公司70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登上长城,喊出了这样的口号。

有一则寓言说,两人面对一杯喝了一半的水,一个人说:“我已经喝掉了半杯水。”另一个人说:“我还有半杯水没喝。”人生四十,恰似那喝掉的半杯水。王良星说:“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练,我从一个生意人变成了一个商人。我喝掉的那半杯水,没有后悔、也没留什么遗憾﹔剩下的半杯,我要让利郎成为国际品牌,让利郎人都富起来。”

像许多人到中年的企业家一样,外表冷峻,内心炽热,最大的优点就是敢想敢学敢做,40出头,1962年出生于晋江农村的利郎男装总裁王良星正处在智力、能力、竞争力的鼎盛时期。站在人生的中场上,往回看,商海搏击战果辉煌;往前看,事业已打下坚实的基础,正踌躇满志、希望满怀。

起步,从几台缝纫机开始

王良星很坦白的说他没文化,书也很少看,再学习的能力主要就来自口头上的传播。

他说,他是初中毕业后到漳州龙海学徒,两年,学电、气焊、拖拉机维修,回晋江跟别人合开了一家拖拉机修理店,后来与人合办罐头厂,来二哥王东生开办的服装厂之前,开了一年多卖水泥等建材的商店。

进入服装行业的原因,完全是因为自己的二哥在跟着别人学裁缝的时候,感觉到了这个市场“有利可图”。早在1985年,青阳镇的王氏三兄弟就开始“密谋”办一个服装厂。这个服装厂的初始规模,和当时晋江农村悄悄出现的众多家庭手工作坊没有什么两样。

他回忆说:“当时的家当,就是几台缝纫机。”作为一个服装加工商和批发商,敢闯敢拼的王氏兄弟在1987年以后的几年间交了让同行们艳羡的好运气,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利郎成了福建市场上的强势品牌,这一地位最有力的证明就是,1990年的利郎获得了一个当时还很稀罕的荣誉:“农业部部优产品”。

王氏兄弟的服装厂一开始就立志做有钱人的服装——西装。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利郎一直是福建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西装品牌。自1993年一直到1996年,是利郎的辉煌时期,利郎的产品供不应求。从1993年起,王氏兄弟发现他们再也用不着把服装送到石狮的批发市场上去了,因为来自福建省内的服装批发商已经纷纷跑到厂里来了,他们坐在工厂的办公室里通宵等货,往往是这种情形:刚从车间里下线的西装还没来得及包装就被急不可耐的代理商装上了货车。

然而,也许正是因为一开始就创出了神话般的奇迹来得太突然了,王氏兄弟对未来不着边际的想象,不断做加法。服装之外,他们又干了很多行当,开文具厂,开机械厂,还搞外贸。就这样,刚刚到手的热钱在1996年分流出去了。

王良星说,从创业的时间来看,我们还是比较早的。1987年赚了18万,第二年就是88万,我都一时呆了,毕竟,在做服装前,工资也就一天0.8元或者是1元,一年也就几百元。怎么会赚那么多呢,全家人都几乎睡不着。在那个时候,没有人会注意到什么品牌等名词,明星更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形象,根本不会把他们与自己的企业联系起来。

有了资金的王良星首先想到的是扩大再生产,89年引进设备和资金,成立了利郎公司,注册了利郎商标,在福建电视台用30秒500元的价格做广告。那个时候,产品真的好销,特别在90年到95年这个时间段,每天都有很多辆车排队等着拉衣服。遗憾的是,货是越卖越多,利润却越来越下降了。随着香港等外来款式的进入,市场渐渐萎缩。97年在福建做了一个市场调研,知名度有了,但美誉度跟信誉度却非常低。到这时才发现,卖了10年的服装,还不知道是把服装卖给了谁,不知道销售网络在哪里。还有一个就是产品单一,主要是做西服,市场以福建为主,一年真正赚钱的季节就是三个月,九个月是不赚钱的。再就是,福建省的市场太小了。通过市场调查以后准备转轨,从96到2000年,进入了摸索状态。

来 源:泉州经济网 责任编辑:阮李理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