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综合»正文

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3-05-02

近日,晋江召开2013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要求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并积极推动创新转型,切实增强“追昆山、学新竹”的决心。

今年1月至3月,晋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8.27亿元,增长11.7%;工业总产值638.9亿元,增长12.5%;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36.57亿元,增长7.4%。

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指出,目前晋江的经济运行有趋稳回暖的迹象,主要体现在“三转三提”,即工业转暖、库存转降、出口转好,三产提升、投资提速、招商提质。但总体上仍处于调整期、恢复期,回暖的基础还不牢固,既要充分认识各种不利因素和薄弱环节,做好迎接更大困难的准备,也要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结合“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的大讨论活动,晋江提出要积极推动创新转型,并向全市发出“追昆山、学新竹”的号召,要在比学追赶中探寻“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路径,强化“走在前列、当好标兵”的决心。

对标找差谋转型

善于学习敢超越

对标找差、比学追赶,是大讨论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晋江当前的现实需求。

这是提振创业激情的需要。昆山2001年在全国百强排名中还落后晋江两位,现在已是百强第一、遥遥领先;新竹是台湾的高科技重镇,素有“台湾硅谷”之称。晋江提出“追昆山、学新竹”,就是要让全市上下看到差距、认清不足、明确方向,增强创新晋江经验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发干部群众特别是企业家比学追赶、激情跨越的干劲和豪情。

这也是借鉴经验、应对危机、谋划转型的需要。昆山制造业在1997年金融危机时迅速“上位”,2008年以集聚新兴产业、建设综合保税区、发展总部经验在危机中突围,现在正以多个开发区为主战场,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新竹科技园区坚持走资本密集、创新密集的道路,30多年来应对一个个危机,企业发展到近500家,并有100多家上市。无论是昆山,还是新竹,都有应对危机的有效办法,都有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都是晋江学习的榜样,追赶的目标,晋江要善于学习、敢于超越,在比学追赶中推动新一轮发展。

明确方向抓转型

晋江制造变“智造”

无论是昆山,还是新竹,支撑快速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归根结底都一样,就是创新驱动、智造引领。

新竹科学园区坚持明确的发展方向,就是科技导向,就是依靠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昆山也是如此,多年来,昆山坚定不移实施开放与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推动“昆山加工”、“昆山制造”向 “昆山创造”转变。

晋江虽然创新已成为共识,但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人才仍然缺乏,创新平台和载体还不够完善,创新环境还有待改善。特别是面对严峻的宏观形势,面对新的区域竞争,晋江要在危机中突围,要在竞争中继续当好排头兵,必须像昆山、像新竹那样,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聚集整合创新核心要素,用创新驱动新一轮发展,用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用创新来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晋江制造”向“晋江智造”转变。

突出重点促转型

打造升级版新城

要如何学、如何追?晋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六大重点方向。

要突出人才支撑。晋江要像昆山、新竹那样,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到人才引进和建设上来,深入实施高端人才集聚工程,力争国家“千人计划”人选零的突破,“百人计划”人选位居全省前列,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

要突出产学研平台建设。晋江要继续把平台建设、把政产学研合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要加快纺织鞋服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中心等现有平台建设,促其尽快发挥效益;另一方面要深入与东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力争引进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在晋江设立分支机构,积极争取福州大学等高校来晋江办学。

要突出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体现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是经济转型升级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晋江有必要、也应该以更大的魄力来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是要着力做大五大新兴产业规模。一方面要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链招商”,做大新兴产业规模;另一方面要加大新兴产业孵化器的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晋江企业家和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加大创业人才引进力度,让晋江的企业家、资本家和科学家“三家融合”,带动新兴产业发展。

要突出园区建设。晋江要加快园区建设,理顺管理机制,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开发区的整体层次。同时要加快食品、光电信息、海洋生物科技、时尚鞋服、高端装备等新拓专业园区的建设,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要突出对台优势。晋江要深入学习昆山“引台企、打台牌”的做法,依托晋台两地区位、产业、人文、民俗优势,与台湾地区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对接合作,努力打造海峡两岸共同的创业乐园。

要突出产城融合。晋江要深入学习“昆山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昆山”的理念,借鉴新竹科学园区“社区化”建设思路,牢牢把握“产城一体”发展趋势,同步规划建设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产业功能、城镇功能、生态功能和谐共融。

(记者黄祖祥 通讯员林青)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大鹰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