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金融»正文

惠安农信联社成当地存贷规模最大金融劲旅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3-06-14

———惠安农信联社发展纪实

 

 

惠安县委书记肖汉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赖清正与惠安农信联社“双先”、领导班子合影

 

 

惠安农村信用社大楼

作为一个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在竞争几乎达到白热化的现代金融领域中谋得一席之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要提如何发展壮大。

惠安农信联社服务区域包括惠安县和泉州台商投资区。惠安县,是福建省县域经济比较活跃、社会进步比较显著、发展势头比较强劲的沿海开放县份之一;位于泉州东南部的泉州台商投资区,作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更是泉州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这里的县(区)一级支行银行业金融机构数已经超过了15家,金融同业竞争十分充分。在这样的背景下,惠安农信联社却能够做到每年上一个新台阶,在市场占有率不断加大的同时,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升,这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扎根当地、创新作为,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灵活的市场机制来实现目标。”惠安农信联社理事长史桐融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社充分发挥“地方一级独立法人、决策链条短、服务网点最多、股东在当地、税收缴纳在当地”的五大优势,大力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用心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正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客户满意、股东满意、员工满意、基业长青、受人尊重”的现代金融企业。

据了解,惠安农信联社2010-2012年已连续三年保持“六个第一”(即各项存款、储蓄存款、各项贷款的总量和年度增量均位居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首)。至2013年4月底,存款市场占有率27.28%,贷款市场占有率26.06%。同时,惠安农信联社是惟一一个税收全额在当地缴纳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006年至今累计上缴及代扣各项税款2.95亿元,其中2012年累计入库各项税收8763.08万元(含代扣个人所得税),居当地金融机构纳税额第一位,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纳税额位居当地前列,为当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2月底,惠安农信联社总资产首次突破百亿。至2013年5月底,存款85.09亿元,贷款55.32亿元,存、贷款总量均居当地各金融机构之首,主要经营指标名列福建农信系统前茅,综合监管评级为2B级良好银行(目前福建农信系统最高等级),金融企业绩效评价为AAA级,多次获评惠安县经贸、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和纳税大户、慈善事业贡献奖等,2007-2012年连续六年同时取得福建农信系统“经营管理十强”、“业务增长十佳”称号(泉州市独一无二,福建农信系统仅2家),并荣获福建农信系统成立60周年“百家先进集体”以及十一五期间“又好又快特别奖”、“效益质量最佳奖”,还有“2012年度福建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福建农信系统仅有2家获此殊荣),连续两届获评“福建省文明单位”和“泉州市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同时还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状、省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省模范职工之家、省红十字人道荣誉奖等称号。

 

 

惠安县委书记肖汉辉莅临惠安农信联社年度工作会议并为“双先”颁奖

 

 

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吴汉宗关心指导惠安农信联社工作

扶持小微企业 融入地方经济惠安素以“渔业强县”、“建筑之乡”、“雕艺之乡”著称于世,现已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石雕石材、食品饮料、鞋服包袋、五金机械、建筑装饰等五大主导产业,以及船舶修造、石化化工、装备制造、光电信息和旅游业等新兴产业。泉州台商投资区正着力打造绿色智能交通、风电装备制造、光电信息、上市企业创业园、现代高端服务等五大百亿集群和综合物流枢纽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两大载体。在这些产业的背后,是数以千计的小微企业支撑,服务好小微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更是不可估量的。

惠安农信联社始终站在发展的前沿,主动融入地方政府打好“五大战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活动热潮中,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合理统筹、科学规划信贷投向、节奏,大力推进“增户扩面、支农支小”战略转型,着力在凸显“三农”银行、中小微企业银行特色方面狠下功夫。

完善服务机制

惠安农信联社通过单列贷款规模、单独下达任务、单独进行考核、差别利率定价等方式,不断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风险定价、业务核算、贷款审批、激励约束、专业培训、违约信息通报”等六项机制,尽量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加强项目信息收集,密切关注和主动对接当地重点建设项目,以信贷为杠杆引导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转型升级。

仅2012年,该社就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307户、10.36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8.34亿元、比上年增长24.79%,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569户、比上年增加159户、增长38.78%。如石材行业是惠安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起是以日式、欧式墓碑石材为主导产品,但随着日本、欧美经济的不景气和国内行业间的无序竞争,行业利润率大幅下降。对此,该社积极引导石材企业的产品向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传承底蕴的石雕业转型,扶持了10多家各具特色专长的行业领军企业,如耸立在美国国会山广场的“马丁路德金”大型雕像就是该社支持的企业———鼎立雕艺公司精心雕琢的石艺精品。

支持特色产业

针对本地海洋产业特色,惠安农信联社形成了集渔船抵押贷款、渔民小信和联保贷款、渔业生产流动资金贷款等海洋产业链信贷产品———“海融通”贷款,至2013年5月末该类贷款余额3.57亿元,比年初增加2805万元,增长8.51%。如为龙腾渔业公司等3家捕捞业企业提供信贷授信1400万元,支持建造大吨位钢质渔船3艘。

2010年2月份,当得悉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在惠安县选择一家金融机构作为其在福建省首例发放参保渔船小额贷款的委托代理机构时,惠安农信联社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对接,最终以“四大优势”即点多面广的网点优势,贴近渔村、熟悉乡情的地缘优势,阳光办贷、快捷、便利的服务优势以及支持当地海洋经济3亿多元贷款保有量的业务优势,成功获得了委托代理权,3年多来累计代理发放渔业小额贷款238笔金额1690万元,有效扩大了农信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为引入外地资金支持本地经济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2013年,该社与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进一步加强合作,为当地97艘参保渔船提供期限3年、授信总额966万元的“万通宝”自助循环贷款,有力助推当地渔业可持续发展。

 拓宽融资渠道

惠安农信联社坚持把市场需求作为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动服务转型升级。继续推动落实 “阳光信贷”工程、小企业“快速审贷”试点和“网上申贷”服务,不断提高办贷速度、透明度和服务质量。同时在提供授信、开票、贴现、保函等多样融资手段的基础上,还推出了“万通宝”自助循环贷款、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好计划”分期还款贷款等新业务,特别是携手政府、工商部门在本地各银行业机构中首家推出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以福建著名商标“越豪”为质押,贷款200万元给港燕服装有限公司,有效帮助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商标品牌价值、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在业内收到良好的宣传效应。

力推三大工程 服务千家万户

惠安县和泉州台商投资区有95万多人口,是闽南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在这里推行普惠制金融意义重大。惠安农信联社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需,将“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造福民生、回报社会”真正落到实处,在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行阳光信贷和信贷产品创新等方面下足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各级党政、人行、银监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客户的普遍好评。

  建设便民服务点

  实现金融全覆盖

2010年,惠安农信联社获得了惠安县“新农保”业务的独家代理权,该社统筹机构、人员、资金、设施等力量,全力做好“三个服务”(即服务基金管理、服务参保农民、服务经办机构),并在辖内无银行网点和自助银行设备的行政村设立了243个“农信便民点”,广泛布设福农通、生意通、居家银行等自助服务机具,在家门口就近为村民提供新农保、农村低保、农民工银行卡等小额取现、保费缴纳及转账、查询等服务,实现了金融服务全覆盖,同时还提供开卡免工本费、全省农信系统内结算免手续费、刷卡消费免手续费等优惠,切实为新农保客户提供方便、减轻负担,获得了福建省新农保综合考评组的一致好评。

至2012年末,该社已开“新农保”联名卡421675张,累计发放养老金11079.37万元,累计收取保费9188.51万元。同时该社还承担着种粮和良种补贴、渔业燃油补贴、库区移民补贴及低保补贴等多项政府补贴代发业务,2012年共计代发各类政府补贴5654.12万元(不含代发新农保资金),已办理“一折通”存折18.44万本(不含新农保卡/折),且无收取任何成本费用。

  推进农户建档

  创建信用工程

为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进一步加大“三农”扶持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惠安县政府和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分别发文成立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有关科局、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等力量支持惠安农信联社推进农户信息建档工作,形成了县(区)、乡镇、村(居)三级联动机制。该社采取先易后难和先试后推的方式,组织客户经理进村入户实地采集农户信息和了解服务需求,有序推进农户建档工作的开展,目前已实地采集农户信息4.63万户。

据了解,惠安农信联社仅在螺阳镇梧宅村就完成了农户建档342户,评级授信332户、授信额度1204万元,并逐户发放“授信通知单”告知农户评级结果及授信额度,还授予该村“信用村”称号,有力助推了该村的经济发展和家园建设,并受到《福建日报》、《农村金融时报》的关注和报道。目前该社在辖内已成功创建了20个信用村;至2013年5月末,农户贷款总户数19512户,目标农户贷款面达15.26%,农户贷款余额16.45亿元。

  搭建多种平台

  实行阳光办贷

惠安农信联社深入开展 “阳光信贷”工程建设,在辖内所有行政村(社区)的村(居)委会、小额支付便民点、老人协会等人群密集地设立590块“农村信用社申办贷款流程公示牌”,公布贷款流程、申请材料、经办人员、联系电话、监督电话等内容。同时印制9.1万份“申办个人贷款指南”宣传单,通过报纸夹带方式发至千家万户进行阳光办贷宣传。

惠安农信联社联手洛阳镇、梅岭村开展“关爱二女户、困难户,富民惠农”活动并入村现场办贷,受到了《福建日报》的关注和报道。同时还全面建设阳光信贷标准化网点,在辖内41个网点统一上墙设立“阳光信贷服务栏”,公布信贷标准化流程、贷款利率政策及定价标准、信贷服务人员信息;统一设立“贷款需求登记处”并设置“贷款需求登记簿”;统一申贷渠道,指定柜台电话为“阳光信贷”服务电话,并在惠安农信网开通“网上申贷”绿色通道,打破贷款申请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办事透明度。

 创新信贷产品

 提升服务水平

惠安农信联社梳理制作《支农支小服务手册》、《信贷产品手册》,有针对性地推出“惠村通”、“联贷宝”、“万通宝”、“美丽乡村”贷款等新业务。如在当地首家推出“美丽乡村”农房按揭贷款,承办泉州市小城镇改革试点崇武镇霞西村120户、授信总额2400万元农房按揭贷款,有力助推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获得广泛好评。至2013年5月末,累计发放“惠村通”村两委贷款118笔1188万元、“联贷保”贷款2554笔13442万元。

同时,惠安农信联社积极办理“二女”户计生贴息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巾帼创业贷款等民生业务,赢得群众信赖与认可。至2013年5月末,该社发放“计生二女户”贴息贷款133笔473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615笔343.23万元、青年创业贷款71笔320万元、巾帼创业贷款76笔918.5万元,并于2012年12月在全省农信系统首发“学生资助卡”,目前已经发卡1372张。

 

 

惠安农信联社史桐融理事长带队深入当地台资企业了解融资需求,与台商共商发展大计

创新激发力量 抓好管理增效

“钱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一个人的劳动力,但是买不到热情,买不到主动,买不到对事业的忠诚与奉献,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做到。”惠安农信联社理事长史桐融表示,长期以来,该社在大力拓展业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大力推进“五个创新”,充分激发“五种力量”,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有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考核机制创新

  激发内生动力

绩效考核是经营管理的“指挥棒”,该社通过建立“四种机制”,着力构建“月通报、季促进、年奖惩”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体系,全方位激发每个网点、每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全辖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竞争氛围。

建立“按月通报、按季约谈、按季表彰”工作机制。每月通报各基层网点绩效考核排名情况,每季度对季度考核后三名的信用社和分社主任进行约谈,同时对季度考核前三名的网点授予流动红旗并进行座谈表彰。建立“分类考评、赛马评分”考核机制,促进网点间“比、学、赶、超”氛围的形成。建立网点负责人末位淘汰机制,对于年度绩效考核得分在规定分数线下且排名末位的信用社以及排名最后两位的分社,解聘该信用社或分社主任职务。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鼓励队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

  人才培养创新

  激发队伍学习力

惠安农信联社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业务发展的需要,大力实施员工年度培训规划和网点标杆培训,并建立培训中心和视频培训系统,为员工打造学习、考试、提升的平台。同时与学历再教育、职称考试、从业资格考试等活动相结合,出台关于加大岗位资格认证和业务技能比赛奖惩力度的措施,有力引导全员树立“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

同时,该社坚持“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积极推动岗位锻炼和后备人才储备建设,推行信用社主任、分社主任以及机关人员等重点岗位公开竞聘。2008年以来,惠安农信联社累计对7个信用社主任、17个分社主任岗位进行了公开竞聘,并实行竞聘目标责任制和竞聘保证金制度,有效推动了竞聘网点业务持续稳健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形成了“收入凭贡献,进步靠才干”的良好用人导向。

  沟通渠道创新

  激发基层创造力

一线员工直接面向广大客户,更容易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往往会有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惠安农信联社自2010年起深入持续开展征集员工合理化建议活动,搭建机关与基层、领导与员工交流沟通的全新平台,如2012年共收到合理化建议243条,采纳85条,并全辖通报表扬6期、79人次、奖励42500元。该社还于今年初在全辖开展征集“广告金点子”活动,以及党委成员以“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为主题分片下基层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累计收到192条意见或建议,采纳56条,同时通过专题研究、领导督办、定期汇报等方式落实合理化建议,使之真正发挥作用,有效提高了员工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效能建设创新

  激发机关服务力

惠安农信联社在机关推行绩效与基层网点业务等挂钩的考核办法,并坚持实行“周计划”汇报工作制度、AB岗工作制度、限时办结制、部门负责人问责制,对超时办理的责任人进行违规积分。如在每周一召开的社务例会上实行“周计划”汇报办法,要求机关各部门负责人汇报上周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未能完成的需要说明原因,并汇报本周的重点工作计划、完成时限和需协调事项。同时,该社还建立起覆盖全体员工的OA办公系统和覆盖所有网点的视频会议、培训教育系统,办公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通过上述举措,大大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有效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

 监督方式创新

  激发制度约束力

建设远程监控管理体系。惠安农信联社建设覆盖各营业网点、自助机具的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并充分发挥其风险识别和监督执行作用,实行按月监看抽查、每月通报处罚、违规积分等机制,由监控中心专职值班员每天进行24小时监看,重点监督各网点的文明规范服务、柜台操作、安全保卫等制度执行情况,同时每月由分管领导和机关部门对网点制度执行和监控中心履职情况进行再监督,有效识别和防范操作风险。

加强社会监督。惠安农信联社通过设立24小时客户投诉举报电话、寄发服务征询函、聘请行风评议代表、明察暗访等方式,将员工的服务质量与绩效工资、积分管理等挂钩,进一步使员工置身于广大客户的有效监督之下。( 陈衍水)

责任编辑:陈大鹰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