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夏夜:越夜越精彩
当夕阳收起最后一束光芒,大地的炽热渐渐消散,文化古城的夜生活也精彩开幕。霓虹闪耀、流光溢彩,如今泉州市区成为“不夜城”,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走出家门,步入公园、广场、街头,或翩然起舞、或谈笑漫步、或高歌一曲、或品茶听戏……随着文化休闲活动场所逐步增多,人们夜间闲暇时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古城的都市味越来越浓。
曼妙舞姿越舞越年轻

夏夜,不少市民到府文庙旁的茶馆欣赏南音。 (戴涵琦 摄)
晚上7点,吃过晚饭,年近六旬的市民张水泉从家里搬来两套音箱放在百源川池旁边的空地上,为待会儿开始的广场舞做准备。时间还早,老张打开音响,让先到的清正社区牧瑶舞蹈队队员们唱唱歌,热闹一下。
“工人文化宫每天晚上都有三支队伍跳广场舞,大家跳的曲子都不一样,动作不一样,但跳舞时的快乐心情是一样的。”张水泉说,他组织的牧瑶舞蹈队四年来已经发展到100多人,年龄层次跨度从30多岁到70多岁,男队员也有十几位。
30多岁的许志华家住在城东,跟着张水泉跳广场舞已经三年多了。“广场舞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天没跳都觉得不习惯,”许志华笑着说,“平常工作压力大,但只要音乐一响起,我们都会融入舞蹈中,忘记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易学的广场舞、热情的伦巴、俏皮的恰恰、高难度的国标、活力的街舞……夜晚,漫步在小区、公园、广场、马路边空地上,时常可听见轻柔或是动感的舞曲,看到人们曼妙的舞姿,感受他们的快乐、开放和自信。
质朴歌声越唱越开怀
之前,人们提起唱歌就想到了量贩式KTV、酒吧中的驻唱、露天舞台的现场演出。也许你不知道,在泉州的公园、广场中也有一些免费的百姓KTV,没有特别讲究的音响和灯光,只有人们质朴的歌声。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夜幕下的刺桐公园,凉风习习。在公园大门附近,一群上了年纪的大叔大妈,正围着一台小小的移动式KTV唱歌,像个开放式的小型百姓演唱会。唱歌爱好者杨影阿姨说,“我们不求唱得最好,就求唱个高兴!”
翻开自制的歌单,红歌占了绝大多数,《党啊,亲爱的妈妈》、《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我的祖国》……有些老人家唱到激动处,甚至眼泛泪花,如果你细细地咂摸着那些粗犷的歌声,声音里有豪情、有沧桑,还有对往事的回味。刺桐公园唱红歌的组织者沈晋元今年60多岁了,他自掏腰包,买了移动式KTV,每天晚上八点到十点,他就和一群老年人相聚唱红歌,“唱歌认识很多人,有的是刚刚退休,有的是抱完孙子出来溜达,还有的是专门来一展歌喉。”
路过公园的行人们,有时候会侧目回望,那些用力嘶吼的歌声回荡在某年某月的泉州夏夜里,歌声缭绕,盘旋星空……
有氧运动越动越健康
夏夜,出门运动的人多了,运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游泳、跑步、快走、打球等,放松着紧张的身体肌肉,也放松着人们忙碌的心情。
在泉州工作的年轻人“老柴”几乎每天下班后都出来快走,地点路线不确定,有时候沿着宽阔的刺桐路从南走向北,有时候沿着丰泽街一直都走到古老的中山路,泉州各大公园的绿道也是他快走的场所。滨海公园的三条绿道、芳草园的木栈道、刺桐公园的环形小径,他乐此不疲地走着,等过段时间放假了,他还想回老家永春走一走绿道。老柴在快走过程中发现,夜间很多年轻人出门特意不开车,而是选择骑自行车或是快走,在行进中锻炼身体。
中山公园的小伙子小陈正在卖力地跳绳,“我的目标就是每天跳3000下,在公园里跳绳,可是有氧运动呢,有助于减肥。”小陈光着上身,已是浑身大汗,而不远处,他的爸爸妈妈正在公园里打着羽毛球,绿色的广场上,一群小孩子正在夜色中较量着球技。
古曲乡韵越品越有味
“秀才先行……行出都城……”晚上8点多,市区府文庙附近的茶馆里,座无虚席,人们品着茶、吃着小点、听着袅袅南音,好不惬意。
舞台上,穿着旗袍、婀娜多姿的演员们投入地演出。满堂的听众陶醉在南音之中,有的闭着眼睛细品韵味,有的随着乐曲打着节奏,有的则边听边用手跟着音乐弹奏三弦……
89岁的刘瑞美是茶馆常客,每天晚上,骑着自行车,从新华路到府文庙散散步,到了南音开唱的时间点,就到茶馆“报到”。老刘告诉记者,以前在文庙露天广场听戏,有时候没位子还得自己带椅子,现在看戏的环境好多了,“听着南音吟唱那些励志的小故事,不仅是艺术的享受,也是品德的教育,让人成长,年轻人听听有好处。”
除了南音爱好者之外,还有许多人专程去听戏,感受泉州古色古香的闽南文化。泉州七中的吴老师经常带外地来的客人到茶馆坐坐,这次,她带着母亲、姐姐和女儿来听戏,“通过舞台的字幕,能够大概了解唱词的内容,不过我们更享受南音的韵律和唱腔,那是一种美的感受,让人忘记凡尘,也是闽南文化的熏陶和传承。”
泉州人对南音的喜好,从茶馆、戏院延伸到了社区里。居民们自发组成的南音社团成员相聚一起,有的弹、有的唱,从室内唱到室外,在知了声、蟋蟀声的映衬下,越发悦耳动听。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