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远:支持闽商回归创业 助力福建跨越发展
王光远主席代表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在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的发言
支持闽商回归创业 助力福建跨越发展
(2015年1月29日)
“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是闽商的优良传统,目前, 1500多万闽商漂洋过海闯荡世界,400多万闽商跨省越境打拼全国,659个闽籍异地商会遍布省外。全省工商联联系和引导各地闽商以异地商会为平台,实施回归工程,回家乡投资兴业、造福桑梓,实现“信息回传、资金回流、项目回投、技术回归、人才回乡、公益回馈”。据统计,至2014年底,已对接并列入全省“三维”系统跟踪的民企对接合同项目共4500多项,总投资3万多亿元,其中许多都是异地闽商的回归投资项目。但是,闽商回归创业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招商工作职能分散,回归项目整体层次偏低、项目执行力度有待提高等。
近期中央出台一系列支持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举措,福建成为全国第二批自贸园区建设试点,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值此中央支持、全社会关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新福建建设的重大机遇,为进一步推动和引导闽商回归创业,我们建议:
1、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提升回归项目质量层次。抓紧制定和完善产业目录,建立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重大推介项目库,对有利于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型和旗舰型回归项目,对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生态环保型的回归项目,在审批、用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对重点项目、重大项目所需证照实行投资代理制,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全程代理报批手续。变“全线出击”为“重点攻坚”,利用异地商会丰富的企业信息资源开展“点对点”重点推介。结合回归项目特点,整合提升现有工业园区,引导回归项目集聚发展。
2.利用自贸区制度高地优势,吸引闽商回归创业。通过福建自贸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简政放权,发挥高端要素聚集的磁场效应,打造闽商回归创业的“样板间”。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清单之外领域投资项目核准改为备案制。开辟“绿色通道”,对回归闽商优先办理出国出境手续、实施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鼓励异地闽籍商会合股出资或与在闽商会合作,组建投资公司,抱团回归。推动自贸区内两岸金融、航运、旅游、教育文化、社会服务等领域以及人员往来最大限度便利化,吸引闽商参与对台贸易,深化两岸经济对接。整合上海自贸区税收经验及平潭特殊税收政策,协调税务部门组建纳税服务专家团队,专业辅导税收政策,跟踪服务重点税源,及时兑现税收优惠,吸引闽商税收回归。
3.强化要素服务,完善闽商回归保障环境。各级财政应设立“回归工程”专项资金,用于回归企业的补助奖励。搭建闽商回归创业咨询信息平台,为闽商提供政策法规、投资信息、人力资源、创新培训等系列指导服务。规范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定期发布、更新项目进程情况,做到项目有记录、跟踪有结果、推进有成效。积极便利户籍制度、保障回归闽商子女就学等配套服务,可借鉴浙江经验,闽商回归后缴纳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可连续计算。
4、集聚商会力量,打响闽商品牌。商会是重要的资源、信息集散中心,要充分发挥闽籍异地商会的平台优势,把异地商会建设成招商回归的“变电站”和“中继站”,成为遍布全国的常设“回归办”,促进回归项目“由小到大”“由散到聚”。建立省领导分区域挂钩异地闽籍商会制度,采取“小规模、多批次、不间断、有重点”的交流模式走访指导、凝聚人心。对闽籍异地商会负责人、秘书长加强培训,对促进闽商回归做出杰出贡献的异地闽籍商会进行表彰奖励。回归闽商的商标可纳入品牌培育库,重点培育和认定为省著名商标、知名商号,允许注册资本数额较大、控股股东声誉较好的企业在“闽商”字样基础上增加前缀或后缀作为企业商号。提高在外闽商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比例。办好闽商信息网站,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宣传闽商回归创业的先进典型,彰显闽商好形象,凝聚闽商正能量,在全社会形成亲商、安商、扶商的良好氛围。
东海鼓浪、八闽潮涌。各级工商联将当好桥梁纽带和助手,激发闽商回归创业的热情和信心,积极融入新福建建设,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