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渐趋稳
涨、涨、涨,连月来猪肉价格上涨似乎成为新常态。不过,记者昨日走访市场了解到,这两天猪肉价格趋于稳定,且有小幅回落迹象。业内人士分析,受到前两年价格“跌跌不休”和供给趋紧的影响,生猪价格依旧处于恢复性上涨阶段,预计年内猪肉仍将维持较高价位运行。
本报记者 黄文珍 实习生 陈舒恬 王凯琳
零售商 销量减半利润缩水
市物价局信息网上显示,相较于4月份前,猪肉整体涨价了4成左右。
就在市民感叹肉价上涨的同时,终端零售商也在抱怨利润不断缩水。“生意也越发难做了。”新门菜市一家猪肉摊主向记者倒苦水,这两个月来,每次批发价都在以0.3元左右上涨,为了维持好原来的客户群体,零售价涨幅只能有所控制。
东湖菜市场一家猪肉摊贩告诉记者,价格上涨后,客户还是流失了不少,原先一天宰杀3头猪都能全部销售出去,现在一天宰杀2头猪,有时甚至1头猪,也不好卖了。
业内人士介绍,猪肉价格链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生猪出栏价、生猪宰杀完成后统肉批发价、最后是终端零售价。正常一头生猪宰杀后,出肉量大约在8成左右,根据目前生猪出栏价大约维持在10元左右,统肉批发价在13元左右,各部分猪肉零售均价在15元左右。尽管利润收缩,但是盈利空间还在。
“相对于养殖户,中间屠宰商和零售商其实还是旱涝保收的。”业内人士康先生说,只是生猪出栏价低时,中间商和零售商把控市场,维持猪肉价格不降价,以带来更多利润;而生猪价格上涨时,为了稳定客户群,一方面将猪肉上涨幅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屠宰量来维系一定的利润空间。“两者之间只是盈利多寡的问题。”
养殖户 仍处恢复性上涨阶段
“5月份养殖户终于实现盈利,脱离低于成本价销售的泥淖。目前,生猪市场供不应求。”洛江区一家养殖户林先生感慨良多,前两年,生猪出栏价跌入低谷,再加上屠宰商户压低收购价,正常一头220斤重的生猪,亏损额达400至500元。
剧情反转发生在今年4月份,生猪出栏价格触底回升,渐趋回暖,每斤出栏价登上6元以上;到了5月份价格继续回暖,突破7元出栏成本价,告别“跌跌不休”亏损态势,在困境中坚守的养殖户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此后几个月里,生猪收购价格持续坚挺向上。
林先生的养殖场里,拥有10000头优良纯种种猪、二元母猪以及45000头商品猪。迄今为止,在生猪出栏价持续回暖攀升中,一头220斤重毛猪价格扣除成本,能有600元以上的利润。
业内人士康先生告诉记者,经过几个月价格上涨,泉州生猪出栏价格最高时达到10.5元一斤,截至目前维持在每斤10元左右,这两天有小幅回落的迹象。
“近期猪肉涨价属于恢复性上涨,是市场机制调节的结果。”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养殖户还处在前期止亏的路上,此番上涨有利于养殖户减亏增收,同时养殖户信心的逐步恢复也有利于后期增加补栏,增加供给、稳定市场。
趋势 供应偏紧年内维持高价
对于未来猪肉价格的走向,东门菜市场一家猪肉摊主告诉记者,由于此前生猪养殖成本上升,而出栏价太低,养殖场淘汰了一批母猪,生猪供应量大幅减少,而商品猪从仔猪到出栏养殖周期为半年时间,虽然这两天价格比较稳定,但是年内要实现猪肉下降,还是比较困难。
“就全国范围看,母猪的存栏量为3800万头,但是需求量为4800万头。”农业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再加上各地生猪养殖污染整治要求关闭拆除禁养区内养殖场、消减生猪存栏,以及进口冻肉数量减少等原因,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的供给依然趋紧。
此外,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六条措施的通知》,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今年年底前,对禁止养殖区域内的生猪养殖场要全面关闭和拆除。坚持“总量控制、拆小建大、拆建并举”原则,加快淘汰生猪散养和小规模场(户)养殖,调整优化养殖结构。
“从1—6月底,全市共拆除禁养区内养殖场298家,消减生猪存栏约46000多头。”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称,短期内对生猪的市场供应也带来了一定影响。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