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综合»正文

海都深读:你在玩手机 还是手机在玩你(图)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5-08-25

用对方法 摆脱手机不难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泉州市眼科医院眼视光医师李鹏婷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调侃了当下的“低头族”现象。她认为,手机已经成为诱发近视的一大杀手。

英国有研究显示,智能手机1997年问世以来,近视人数已经上升了35%,未来10年会继续恶化,近视人数可能会增加50%。李鹏婷称之为“宅出来的近视”。

长时间用手机、IPAD等上网,造成很多人近视、颈椎病等。那么,我们要如何预防病害,摆脱手机依赖呢?

 

颈椎放松操

颈椎放松操

 颈椎放松操

 看40分钟休15分钟

泉州市眼科医院眼视光医师李鹏婷说,对于成年人,玩手机超过2个小时,70%以上都会出现视疲劳症状。轻度表现为眼干、充血、眼痒、烧灼异物感、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部胀痛、眼眶痛等眼部症状,重度的则伴有疲劳、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等全身不适的症状。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每分钟眨眼20多次,但在看手机时,一分钟有时才五六次,这时就会出现眼部不适的症状。同时,为看清屏幕,眼睛的调节肌尤其是睫状肌必须频繁运动,久而久之就会疲劳,造成调节性近视,若不及时防治,很快就会变成真性近视。而屏幕的光线含有有害蓝光,对眼睛辐射大,会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的发挥,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

有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对眼睛的影响大小,手机大过电脑,电脑大过电视。李鹏婷介绍,手机屏幕小,字体图案也小,需要拿很近才能看得清,更容易造成视疲劳。

李鹏婷建议,3周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使用电子产品;3~6周岁,每次使用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且6周岁以下不宜看3D电影;成人最好每40分钟休息15分钟。使用手机时,最好低于视线10~30度,离眼睛40cm左右,光线适中,字体可适当放大,同时要多眨眼,适当补充人工泪液,但不依赖。

做做操预防颈椎病

长时间玩手机,除了造成视疲劳,还会引发颈椎疾病。

坐着低头和侧卧是两种常见的玩手机姿势。泉州市正骨医院推拿科医师王勇介绍,这两种姿势都容易破坏颈椎平衡,造成肌肉劳损,长期累积会引发椎间盘突出。

其中一种常见的姿势是侧卧。不少年轻人都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以为躺着就是全身放松,其实伤脖又伤腰。侧卧玩手机时,颈椎和腰椎的平衡同样遭到破坏。你会发现,被压住一侧的手臂,长时间不动会有麻痹感,甚至疼痛。这是肌肉被挤压,神经和血管受到压迫。王勇提醒,脑部三分之一的血是由两条椎动脉供应的,如果长时间受压迫,易造成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甚至破坏视力。

要预防颈椎病,可以在适当减少用手机的同时,每天做些简单的颈椎操放松肌肉,不过要注意慢慢来,不要用力过猛,不然会适得其反。

这样做可以少用手机

手机与网络成瘾,已经引起了不少心理学家的关注。如果你已经深陷手机之中,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用“科技间歇”训练自己。在1分钟内查看手机中各种形式的交流信息,包括短信、电话和社交媒体等。看完之后,设置一个15分钟的闹铃,然后将手机屏幕朝下放。屏幕朝下的手机会提醒你的大脑不需要释放传导压力和焦虑的神经递质。下次手机再响时,只用1分钟查看手机,以此反复,直到你觉得不查看手机也可以安然处之。每周将“科技间歇”时长延长5分钟,不久你就可以做到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不看手机也不会担心什么了。

关闭推送通知。你有没有为了查看一条新的推送通知,结果在手机上花半个多小时的经历?放轻松,这很普遍。如果所有非必要的推送通知都关闭的话,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就会减少。

设定每天的无手机时间段。试着在一天之中设置几个无手机的时间段吧,特别是忙着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设置这样的时间段,你在间歇时间就能够更好地放松。比如你可以在下班回家后的第一个小时内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这样你就可能忙于准备晚餐,或者全身心和家人共处,又或者准备外出等,不会一直想看手机了。

制造一些小障碍。别把手机当闹铃,最好也不要把手机拿到卧室里。很多人都经历过只想设个闹铃,结果又开始看手机,迟迟不睡觉。平时也可以把手机放在视线范围之外,或者放在一个你需要走动起来,并且步行一段距离才能拿到的地方。可能的话,试着不带充电器和移动电源,强迫自己看到耗电严重而减少使用频率。

回到真实的生活中。试着回归面对面的交流,走到家人和朋友中间,大家一起做一些开心的事情。通过周围人群带给你的人际支持给你改变及维持改变的力量。你会发现,十几分钟的面对面交流会比一个小时的网络聊天更加充实。人际关系的维系不能只是单纯地堆砌量,更多地要提高质。(海都记者 林莉莉 李斐斐 黄谨 编辑 蔡伟艺 韩婧 美编 方立祺 肖美瑞 部分内容整理自壹心理、南都周刊)

来 源:闽南网 责任编辑:张金环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