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生带你看亚艺 赏别样中国文化
侨生带你看亚艺 赏别样中国文化
早报邀请华侨大学两名侨生参观亚艺节展览,推出“侨生微播亚艺”活动


□早报记者 许奕梅 庄丽祥 文\图
身在泉州的侨生,也期待在亚艺节中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从中寻找与自己国家文化的交融点。
为此早报特邀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的两名大三侨生,昨日一同参观源和1916和西街大麦仓举办的各种文化展览,同时在东南早报官方微博上直播,与大家一同分享他们的观感。
今天他们还将走进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欣赏这一泉州海丝文化和多国文化多样共生的浓缩舞台。
参观中华姓氏雕塑展 为自己的姓氏寻根
来自泰国的大三女生Lalita Wongjinda,中文名为王丽娜。印度尼西亚男生Kevin同样有个响亮的中文名,叫做周益宏。昨日他们参观的第一站是西街大麦仓里的“文化寻根”中华姓氏雕塑展。听说此次展出100个中国姓氏图腾雕塑,两人一走进展厅,就四下寻找自己的中文姓氏。
“找到了,这是我中文名的姓氏,王!”王丽娜找到自己的姓氏雕塑后非常开心,随后她认真地阅读介绍自己姓氏来源的图板内容。
王丽娜说,她的中文名在泰国读书时就有了,是由泰国名字翻译过来的。高中时她就来到中国,在广西读书,后来到华侨大学学习室内设计专业,这个中文名已经陪伴她多年。“将平躺着的文字以这种立体效果展示出来,这还是第一次看到,造型奇特,富有生命力。”
周益宏则有点小遗憾,因为没有找到自己姓氏的雕塑,不过他也从图板介绍中了解了周姓的来源。他说他的父亲是厦门同安人,外公是石狮人,他随父亲的周姓,名字则是外公取的。
“以前只觉得‘周’就是个代表符号,今天看了姓氏来源,了解到自己的血脉和背后的历史,很有意义。”21岁的周益宏说。
工艺品中赏中国文化 泰国女孩学旗袍刺绣
在参观源和1916里的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时,两名侨生最先看到一幅名为《刺桐古港》的工艺品。
“这是一幅油画?”王丽娜和周益宏不约而同地问道。
“不是,这是丝绸画,是以真丝为底材绘制而成的。”工作人员郑先生介绍。
“这么精致的工艺品,还是第一次见到!”听完介绍,王丽娜感叹地说。
现场工作人员还给他们一一介绍漆线雕、木雕、木偶、德化瓷等工艺品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魅力,两个人听得津津有味。
“以前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很有限,这次看了这些工艺品,感觉学到很多,也佩服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周益宏说。
“好漂亮的旗袍,做工好精美!”在源和1916的如约华服展馆里,看到众多色彩艳丽的旗袍,爱美的王丽娜抚摸旗袍上的刺绣,兴奋地说,她以前只是在电视、电影画面中看过旗袍,第一次亲眼看到,确实很美。
两人边逛展馆边听展馆负责人介绍旗袍的历史和制作过程。听负责人介绍其中一件蓝色旗袍上的刺绣要花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王丽娜感到不可思议。她还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学绣花。
“绣得不错,有天赋。”听到工作人员的称赞,王丽娜很开心。她说回国后,要把这次参观欣赏到的中国文化介绍给家人和当地朋友。
相关新闻
- 15-11-09“蔚蓝丝路”海丝文化特展 再现海丝沿线国家璀璨文明
- 15-11-09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泉开幕
- 15-11-08国际木偶节即将举行 58场演出演绎木偶艺术魅力
- 15-11-08向世界展示“香都”文化 首届中国(永春)香博会昨日开幕
- 15-11-08亚艺节开幕式晚会今晚8时上演 泉州网、泉州通现场直播
- 15-11-08王晨:“泉州选择了文化,文化选择了泉州”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