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人物访谈»正文

刘梦溪:泉州是“大小传统”融汇最好的文化区域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5-11-11

 

刘梦溪到访源和1916 (戴涵琦 摄)

9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刘梦溪冒雨参观李贽故居;10日一早,他又跟陪同的泉州友人提出:“我还想再去一次。”

不仅是李贽故居,短短两天,从开元寺、承天寺,到老君岩、古船博物馆……这位7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把想去的泉州文化景点看了个遍,一次看不够的,还要再去一次。事实上,因为腰椎不好,也因“贪恋书房”,在他记忆中,上一次这样的“远足”,还要追溯到两年前到海南看南海观音。

为什么他对泉州文化这么感兴趣呢?

谈铁观音

你知道茶醉是什么感觉吗?

谈话从一杯铁观音开始。

“喝铁观音是会醉的,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感觉吗?”放下茶杯,刘梦溪说,和酒醉的微醺不同,这种茶醉太美妙了,像最干净的水荡涤过五脏六腑,让人眼神越来越明亮,心思越来越通透,仿佛看见清风明月、蓝天白云;又像《文心雕龙》里形容进入写作兴奋状态的“澡雪精神”。

谈泉州文化

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

刘梦溪认为,中国文化有“大传统”和“小传统”之分。大传统是指以儒家为主,同时也融入释道精神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此之外,还有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信仰,就是“小传统”。

他认为,在泉州,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显得尤为突出,这里既是传统与现代的衔接点,也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更是“大传统”与“小传统”融汇最好的文化区域。在这里,儒家思想占主流,但道教、佛教乃至摩尼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能共生共荣。“当然这与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历史相关。我们看了古船博物馆,非常震撼。”

刘梦溪上世纪70年代也来过泉州。相比那时,他感受到很多变化,比如古船博物馆的馆藏今非昔比,而老君岩以前是孤零零一座石像,如今周围树木繁茂,建起很多相宜的人文设施。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从“大传统”里的泉州文化名人李贽、弘一法师,以及如何重构传统文化的宏观命题,到“小传统”的“勤佛日”礼俗,他都有一番精妙点评。

谈弘一法师

泉州有其大量遗迹值得骄傲

“我对佛教有一种内心的亲近。到泉州最想看的,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刘梦溪研究中国现代学术史数十年,儒学大师马一浮是研究重点之一。而李叔同正是马一浮的挚友。他告诉记者,李叔同的出家,和出家后选择佛教中戒律最严、修行最苦最难的律宗,都受到了马一浮的深刻影响。

“今天,我们去了弘一法师的化身处,还有他习字教徒的月台别院。这些地方保护得很好,一派清净,令人感动。”刘梦溪说,弘一法师在佛学的“末法时代”,刻苦向佛,生活之简朴自律,令人感慨;在国家危亡之际,则发出了“念佛不忘爱国”的狮子吼。“他在泉州13年,留下大量文化遗迹、精神财富,他是一个人格的典范,也是一个文化符号。仅此一点,泉州就值得骄傲!”

谈李贽

这个文化符号可以再扩展

“李卓吾一生艰辛,不合时宜,却是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家,我是怀着一种瞻仰之心去的。”刘梦溪说。他认为,李贽并非一些学者所说的反对儒学,而是在追寻儒学的过程中,不忘个人心性的自由,他身上有一种“狂者精神”,特立独行,惊世骇俗。“而只有狂者精神,才能达到圣人境界,圣人是心灵极端自由的,一个心灵充满枷锁的人,怎能称为圣人呢?”

“李贽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童心说’,明代经济发达,物欲横流,很多人心中难免沾满世俗尘埃,李贽认为,只有坚持‘童心’,世界才会恢复本然,人才会恢复本我。”说到这,他指了指妻子说,“其实对童心说最感兴趣的是她,她常说,人要长大,但人的眼睛不能长大。”

刘梦溪说,相对于李贽在思想史的地位,泉州在弘扬李贽文化方面,还有很多文章可做。希望泉州的领导更重视李贽,保护好李贽故居,同时,这个文化符号还可以再扩展,如出现更多李贽研究机构,更多用李贽命名的街道、公园,用好名人资源。

谈勤佛日

这是泉州了不起的创造

“我去开元寺、承天寺时,听泉州的朋友介绍,这里有个民俗,农历每月二十六日,都是勤佛日,其中正月和十二月尤其隆重。这个概念太棒了!”

刘梦溪说,就像“勤王”一样,“勤”在这里是一个动词,就是为佛做事情,为他人做事情,做善事,做得越多越好,不怕自己辛劳。这在泉州,不仅是宗教的活动,更成为一种文化的狂欢,成为文化传承的一种仪式。通过这种仪式,人们能够建立与古代文化的连接,形成独特的文化记忆。这很了不起。这就是他说的“小传统”。

谈传统文化重构

须寻找与现代的相关性

当年,在《中国文化》创刊词中,刘梦溪写道:“我们想为了走向世界,首先还须回到中国。明白从哪里来,才知道向哪里去。文化危机的克服和文化重建是迫临眉睫的当务之急。”如今,前来参加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活动,他与记者谈得最多的,还是传统文化的重构。

他认为,要寻找文化传统与现代的相关性,使之转化成为现代文明建构的有用资源。国学应该重新关注《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六艺之学”,并重视“诚”“敬”“和”“恕”等中国文化中最基本的价值伦理。

他说,“诚”是学问和做人的根本;“敬”是内心升起的一种庄严,是人精神挺立的支点;“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世间万物有许多不同,但所有不同都不妨碍走向大同;而“恕”道就是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让这些中华文化最精要的思想,与内心重建链接,重新开启精神世界。” □本报记者 郑意凡

来 源:泉州网-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