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午餐”2天筹款4万元 爱心人士留言互动送祝福

乡村教室条件简陋,但您捐赠的精神食粮能帮孩子们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爱心专访
“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上学时,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标语,而对于许多长大后事业有成的人来说,这不仅是标语。在“精神午餐”众筹的过程中,就有昔日的山区学子通过定捐,向母校捐赠书报,造福学弟学妹。
■爱心名片

黄亚福,1973出生于安溪县参内乡镇中村,1989年毕业于参内中学,现为昆山迈致治具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江苏比高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苏州锦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心怀母校 爱心学子捐赠图书室
11月17日下午2时许,安溪参内中学大操场上人潮涌动,这里正隆重举行2015年秋季黄亚福助学金发放仪式暨励志报告会活动,远在昆山的黄亚福也抽空前来母校参加此次活动。历年来,黄亚福向母校参内中学捐赠助学金和奖学金,支持学校的发展建设,去年,他还为母校捐赠了一间“爱心图书室”。
爱心学子 为母校捐赠图书室
参内中学校长柯文胜介绍,学校的图书室有近三万本图书,取名为“黄亚福爱心图书室”。
柯校长告诉记者,学校有700多名学生,几年前建设了图书室,但由于资金有限,课外读本品类不齐全,有的书本比较残旧。去年,得知参内中学图书室急需图书和硬件设施,黄亚福二话不说,向学校捐赠了价值37500元的爱心图书,以及一批价值35000元的防盗仪、书架、借阅台等图书室设施。
柯校长告诉记者,2012年,黄亚福在母校参内中学设立“黄亚福助学金”,至今资助寒门学子累计310人次,每人次500元,合计15.5万元。而在今年,黄亚福更是一次性捐出30万元作为参内中学教育发展促进会的注册登记资金。
白手起家 点滴恩情铭记于心
“他人很实在,有点腼腆。”谈到黄亚福,今年58岁的班主任叶建华回忆,当年,黄亚福个子瘦瘦小小的,成绩在班级中等。“当时他很可怜,家庭情况特别艰苦,连饭都吃不饱。”叶建华说,但是他人穷志不短,学习很努力。
黄亚福16岁那年,由于家庭情况辍学外出打拼,刚开始三年多,辗转于煤矿、服装厂和玩具厂。1992年,他怀揣着父亲借来的一万元来到昆山闯荡,白手起家,如今事业有成。
在叶建华眼中,黄亚福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当年,叶建华的妻子正好在食堂工作,见黄亚福条件太苦,就会多盛一点稀饭给他。这点滴的恩情,黄亚福一直铭记于心。前几年,黄亚福还跟他提起这事,并向他妻子表示感谢。
黄亚福和他的特助谢雄伟是初中同学,谢雄伟用13个字来形容黄亚福:“用爱心做事业,用感恩的心做人。”上学时,谢雄伟常邀黄亚福到家吃饭,就算带着菜到学校也是一起吃,黄亚福感激至今。“我太太以前是老师,有一次黄亚福听说她有两个学生学习很好,可是要辍学,当场就表态要资助那两名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学费,之后几年都按时给他们交学费和生活费。”
回馈母校 望母校培养更多人才
记者电话连线黄亚福,他回忆起自己读书时的日子,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小时候从家里到学校,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经常被同学们取笑说“山猴子下来了”。“当时就挑着地瓜、咸菜到学校,饭都吃不饱,我基础比较差,虽然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黄亚福说。
2008年,在一次同学聚会时,黄亚福与母校重新联系上,他想到自己小时候的艰苦,想让母校的贫困学子能更好地完成学业,所以他决定每学期资助几名学生。“看书很重要,我们小时候想看本书很难。”黄亚福说,捐图书室就为了让学生多学习,能更全面地掌握一些知识,也是回馈母校对自己的培养。
“以后学校有需要的地方,在我力所能及范围内一定会帮。”黄亚福表示,他也祝愿母校能更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