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大桥2016年1月1日零时起停止收费:泉州环湾实现无缝对接
刺桐大桥停止收费:泉州环湾实现无缝对接


核心提示
昨日,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审定,泉州刺桐大桥特许经营权提前回收,将于2016年1月1日零时起停止收费。届时,泉州范围内将没有收费的普通公路桥梁。
1996年年底,刺桐大桥建成通车时即开始收费,持续至今。大桥的通车,一度为晋江两岸往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刺桐大桥收费站逐渐成为市民眼中的“拦路虎”。因收费的缘故,市民不得不绕道,出行有着诸多不便,泉州环湾同城化发展也受到制约。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建议取消收费。
下个月,刺桐大桥收费提前9年取消后,市民来往晋江两岸又多了一条免费的快速通道可以选择,跨过晋江前往坪山路、仕公岭、华侨大学、城东片区、洛江区等方向的车辆,选择刺桐大桥将更加顺畅。这一举措可减轻市民的出行成本,缓解晋江两岸的交通压力,利好江滨两侧沿线地块,大桥两头楼盘将受益,同时将进一步促进晋江两岸环湾城市的无缝对接。 □泉州网-泉州晚报记者 王金植 吴志明
回顾
建成通车20年 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泉州市跨越晋江的主要通道,1984年通车的泉州大桥,原设计为每昼夜通车1.5万辆次。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泉州大桥实际每昼夜通车上升为4.8万辆次,严重超负荷运行,成为国道324线及泉州市南北交通的“瓶颈”地段。
为缓解交通压力,1994年初,泉州市政府决定再建一座跨江大桥。1994年10月5日,市政府正式批准刺桐大桥投资公司按照BOT(建设—经营—移交)方式进行大桥的建设运营。1995年5月18日,刺桐大桥全面动工建设,1996年11月18日竣工,同年12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大桥桥长1535米,宽27米,北引道200米,南引道2300米,全桥并列六车道,设置中央绿化分隔带,设计日通车量为2.5万辆次,桥下可通行500吨胖体海轮。
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刺桐大桥是以公路交通为主、兼顾城市交通的桥梁,北起泉州市区宝洲街南侧与平原渠交会点,南至晋江池店镇东山村南省道306线(现为省道308线),是当时福建省内最大型的公路桥梁之一。刺桐大桥采用国际通行的BOT方式进行建设和经营管理,投资建设模式以民营经济为主,开创了福建省民营经济投资基础设施的先河,也是我国采用BOT投资方式和投资体制改革的成功范例。
刺桐大桥于1996年12月25日设收费站,实行双向收费。根据省政府批准,大桥收费期限从建设之日起至2025年5月18日,共30年,经营期满后属BOT的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
刺桐大桥通车后,有效缓解了车辆的拥堵,成为泉州市过境车辆和泉州中心市区、晋江往来的主要通道之一。大桥建成通车近20年来,对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新闻
- 15-12-19泉州刺桐大桥下惊现中华鲟 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