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年夜饭预订火爆 您还记得自家的年夜饭吗?

这几天泉州的天气虽然让人“冻未条”,但是过年的气氛还是越来越浓。日前“冬枣君”走访市场发现,今年泉州各大酒店年夜饭的预订情况实在是太火爆了,甚至有的酒店还出现“一桌难求”的情况。这些年来,酒楼的年夜饭都是“香饽饽”,但也有一部分小伙伴,特别是中老年们,更倾向于自己动手在家中准备一桌年夜饭,也别有一番风味。下面来看看几位市民朋友讲述他们经历的年夜饭故事。□泉州网-东南早报记者 李波玲
故事1
讲述者:林先生
为照顾新儿媳情绪 两家人相约去酒店
已过花甲之年的市民林先生,笑称自己已经吃过大半个世纪的年夜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母亲带着我们弄年夜饭。”林先生回忆,几十年前家中还没有冰箱,为了过年总会买来很多东西,总是吃不完,“到大年初三或大年初四,食物就要开始变味了,真让人心疼啊。”
到后来,生活条件改善了,林先生一家却仍还是坚持节俭,也怀念小时候家人团圆的感觉,更加喜欢在家中吃年夜饭。直到前两年,林先生家中办喜事,照顾到新进门的儿媳妇可能会想娘家人,为不让儿子儿媳在哪边吃年夜饭犯难。林先生夫妇商量后,把亲家几口人也邀请来过年,提早选一处酒店,两家人合吃年夜饭。但林先生还是忍不住感叹,“只要家人团圆吃什么不重要。”
故事2
讲述者:陶小姐
兄弟姐妹轮流做东 连着几天都是年夜饭
说到年夜饭,刚过完26岁生日没多久的陶小姐可就有话聊了。陶小姐的祖父母生了7个儿女,每逢春节,几十口人相聚一堂可真是热闹极了。也忘了是从哪一年开始的规矩,从除夕当晚开始,按排名大小兄弟姐妹们一人一天,每人轮流做东负责当天的年夜饭。
“今天是姑妈家,明天是伯父家,后天我们家……人太多了,就差没把自家的桌椅板凳一齐带上了。”陶小姐开玩笑道,因为是在农村地区,大伙儿习惯自己煮饭。如此一来,从除夕开始至正月初六,每天都可以吃到丰盛的年夜饭,连街坊邻居都羡慕。
故事3
讲述者:黄女士
母女俩“备战”年夜饭 简简单单却十分温馨
“今年还是好好给女儿准备一顿年夜饭。”单亲妈妈黄女士谈起这个话题,乐观地笑着,这几年来,每当春节脚步越近,她就越忐忑,生怕做得不好,让女儿失落。
好在,懂事乖巧的女儿却能够帮着妈妈,母女俩吃着简单的几个小菜,看着春晚精彩的表演,倒也不乏温馨。刚上中学没多久的女儿平时寄宿在学校,节假日或由于功课或为了不吵到妈妈工作,与妈妈较少相聚。所以,这一年的年夜饭,黄女士已经准备要好好花点心思了。
故事4
讲述者:何先生
保温的年夜饭 深厚的母子情
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何先生,经常碰到除夕当天还在忙碌工作,不能早早回家陪伴家人。“有些岗位离不开人,需要人坚守,家人也会理解。”何先生有些哽咽,今年过完年,家中双亲便是古稀之年。
以往,勤劳的母亲会提前张罗好一桌年夜饭;现在,太太和儿子也加入了忙碌的厨房大队伍中。哪怕儿子不能赶回来吃团圆饭、看春晚,母亲都会贴心地保温好一份饭菜,等儿子回来时能吃得上。这一些情景历历在目,年近不惑的何先生说,自己以后会尽量争取多陪伴家人吃上年夜饭。
故事5
讲述者:陈先生
“工作狂”全年无休 儿子每年催促回家
“要说年夜饭,我儿子那一句‘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在泉州市区经营餐饮生意的“工作狂”陈先生全年无休,即便是在除夕,也仅仅是将打烊时间提前到当晚的7点半,利用半小时的时间火速打扫,争取8点之前赶回家陪家人看春晚。
每年除夕,儿子都会多次打电话催促陈先生回家,陈先生也慢慢改了自己的“毛病”,遵守跟儿子的诺言。不过,今年陈先生的除夕已经安排了事情,又要“食言”了,“只要家人平安快乐,哪一天不是团圆饭呢?”
看了这么多小伙伴们讲述自己跟年夜饭的故事,你是否内心也有些许触动?不妨扫描二维码关注咱们早报官微,跟“冬枣君”仔细唠唠嗑,把你的精彩故事跟大伙儿分享分享。
相关新闻
- 16-01-27谁是“十佳”?谁是“最佳人气奖”?职工网络春晚开始投票
- 16-01-27泉州年夜饭太火爆 半个月前基本订光
- 16-01-27春晚首次联合彩排 观众雨中互动热情高涨
- 16-01-26央视春晚泉州分会场 李佳明来泉主持 民俗节目昨彩排
- 16-01-25央视猴年春晚泉州分会场主题:互诉乡愁 两岸一家亲
- 16-01-22抢票看春晚 市民热情高 索票成功连看两场彩排不得退场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