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春意浓:西藏班少年泉州过大年 书香相伴过节
“电视上看到春晚泉州分会场倍感亲切和自豪”
西藏班少年泉州过大年


今年春节,对来自西藏的19岁少年益西加措来说,是他在泉州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和益西加措一样,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西藏班”的45名同学在泉州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新年。
高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今年就读中专二年级的益西加措来泉州已经一年半,是“西藏班”中比较活跃的小大哥,也是老师们的好帮手。临近春节,益西加措就带领同学们将教室布置一新,拉起彩带、贴好窗花、黏满气球、课桌椅围成一圈,平日里再熟悉不过的教室改头换面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舞台。大年夜,学校为“西藏班”的同学们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汉藏师生齐聚一堂、载歌载舞,互道“罗桑尔让扎西德勒”(藏语: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今年的藏历大年初一正值汉族农历初二。在藏历新年这天早上,“西藏班”的少年们像在家乡一样,举行了隆重的祈福仪式。教室的讲台中央摆放着被称之为“切玛”的木制吉祥斗,画有彩图的“切玛”里盛放着糌粑和大米,斗前放置有哈达、酥油奶渣等,少年们虔诚地将寓意五谷丰登的粮食微微洒向空中,敬天敬地敬自己,祈愿幸福平安。华侨职业中专学校西藏部主任陈亭兰告诉记者,往年的“切玛”都是纸板糊的,今年为了让学生们在泉州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家乡味,学校专门托人从西藏寄来了地道的木制“切玛”,孩子们都很兴奋。
来泉州的时间虽不长,但“西藏班”的少年们已然喜欢上了这座城市。16岁的益西卓玛是班里唯一的一名门巴族少女,她腼腆地说,泉州跟西藏很不一样,来泉州学到了很多知识,在这里跟不同民族的同学们一起过年是一份很难得的经历,“特别是在电视上看到春晚泉州分会场倍感亲切和自豪。”
从泉州到西藏,跨越千山万水,来回一趟至少要花去十天到半个月的时间。寒假时间短,回家路途远,从2010年开设内地“西藏班”以来,每年春节藏族学生们都选择留在泉州过年。生怕学生过不好年,“西藏班”的生活老师梁建军特地在春节前两个月从西藏昌都赶来泉州,“孩子们都很想念亲人,每到节假日,我们的责任也就更重大。”
为了缓解藏族学生的思乡情绪,早在春节前,学校就组织学生们前往泉州周边的旅游景点游学;假期里,每天都安排有老师驻校管理照看留校的学生。在老师们看来,“西藏班”的少年们都很独立自强,他们有的会到开元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走走看看,了解闽南文化;有的则会到学校附近的餐饮店里兼职打工,体味社会百态。这个春节对“西藏班”的少年们而言,别有一番滋味。
(本报记者陈林森 陈书修 文/图)
相关新闻
- 16-02-14“过年倍感一家亲” 泉籍文化名人盛赞家乡年味浓
- 16-02-07[聚焦春晚东会场泉州]今晚看春晚泉州分会场精彩亮相
- 16-02-04海都春运策划:让多元文化交融互补 拓展美丽泉州内涵
- 16-02-04老泉州说年俗:农历腊月廿六备年肉 廿七宰鸡图吉利
- 16-01-28明晚8时央视4套播出塘东村专题《福建塘东——爱国爱乡》
- 16-01-28泉州师院:带你感受浓厚闽南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