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综合»正文

清源山有这样一棵樟树 千年树龄还有传奇故事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5-22

在清源山林海世界有一株神奇樟树。它生长位置特别,赐恩岩寺正前方,得天独厚、寓意深远。它胸径4.5米、高度32.3米,树冠覆盖面积700多平方米,傲然挺立、浓荫盖地。它有千年树龄,黝黑树皮透露岁月沧桑。古人云:“木理多文章,故谓之樟”,阅读它身上一道道褶皱、纹理,我似乎有了古人“文字成章”意象。这是一篇千百个文字汇聚的文章,写尽“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千年的文脉风华……

 

(千年古樟,矗立赐恩岩寺正前方,俯瞰芸芸众生。)

(千年古樟,矗立赐恩岩寺正前方,俯瞰芸芸众生。)

唐初,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季,一株小樟树在石缝中奋力地生根发芽、舒展枝丫。一个寒窗苦读书生在附近的石室,每天迎着朝晖读尽圣贤之书,伴着月色抒怀报国之文。这个书生叫欧阳詹。林藻、林蕴、许稷等文友常从莆田来拜访他,饱览风光、吟诗作赋;太守薛播、席相,谪相常衮、姜公辅,高士秦系常来谈文论道、磋商学艺;樟树下成了文学海洋、诗意嘉年华。林蕴妹妹林萍才华横溢,渐渐与他相识相恋,终成“文学伉俪”;贞元八年(792年),作别了樟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与韩愈同榜进士,是福建第一个甲第进士。文教受到极大鼓舞。从此,一改福建“化外”之地的面貌,开始文风大盛,英才辈出。欧阳詹被称为“闽文之祖,闽学之师”。

南宋初年,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季,春日暖阳中清源山草长莺飞、万物苏醒。樟树长出嫩绿新叶,老叶嬗变成了红叶。在樟叶红绿相间时,一个器宇不凡的老者隐居于此。他就是宋朝词人、丞相李邴。他少怀大志,精通百家之学。那首“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的《汉宫春》堪称宋词佳作。政治抱负也不在文采之下,平息苗刘兵变,官拜参知政事(丞相)。然而,宋金战事频繁,主张抗金的他屡遭奸佞诬陷,被迫“辞官告归”,从此无用武之地。他在樟树下一住就是20年,终老于斯。心中难舍儒家“经世治国”之志,赋词:“壮岁分符方面,惠风草偃,禾稼春融。报政朝天,归去稳步鳌宫。”道家“清静无为,自隐无名”让他寄情山水,吟咏着“绿树莺蹄春梦觉,楼外鸡人唱清晓”、“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元祐年间(1094年)樟树后的巨石雕琢观音像,草创赐恩岩寺。他在此悟禅省入,成为佛家居士,“数丈招提四面山,羡师终日掩禅关。十年不踏门前路,只遣松风送我还。”儒家的入世、道家的超世、佛家的出世——三教精华在他身上交融合一。或许是李邴的诗词溢美、或许儒释道本就殊途同归;宋元之后三教合流成为泉州特有的文化特质,各文化兼容并蓄成为泉州的人文习惯。

明中叶,在春末夏初之际,沁人心脾的香气,使人们发觉樟树开花。黄色樟花悄然开放,迎来一位文人学者何乔远。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京官何乔远厌倦政治斗争,绝意仕途。他在樟树旁创立镜山书院。各地学子纷纷前来听讲,小小书院容纳不下;他索性撤去樊障,在樟树下露天开讲,学子们席地而坐旁听,名曰“天听”。许敬庵、李见罗、范晞阳、叶向高、洪有声、郭梦詹等文人,常来探讨儒家学说。他在樟树前办起“耻躬堂”,作为学术研讨场所。何乔远著述处也在此,难以想象当年如何编撰《闽书》、《名山藏》等数十部旷世典籍。明代,泉州儒学走上巅峰,建立的理学成为影响全国的主流学说,泉州学子们被称“清源学派”。其实,明中叶还有一位学者孤寂地来到樟树边,他就是李贽。他对男尊女卑、重农抑商等封建纲常礼制痛斥批判,在樟树后的赐恩岩观音处留下联语:“不必文章称大士,虽无钟鼓亦观音”,以观音为喻抨击封建礼制繁文缛节。在封建王朝、正统思想卫道士眼中,他是多么“离经叛道”,有何等“异端邪说”;而在百姓眼中,李贽说出了隐晦许久的心声。随着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以李贽为代表的学界开启了对海洋精神研究的先河。

近现代,一个雨后的清晨,朦胧雾气飘逸幽香,樟树凝望着芸芸众生,一切都充溢禅意。民国25年(1936年),高僧弘一法师来到樟树下,走进了赐恩岩。跨越近百年光影,弘一法师在此有过什么故事,今日已无法详知。然而,他留下题联:“能立无上正教法,常为世间良福田”;倡导“爱生敬养”至今仍闪耀着人性光芒。晚年与弟子丰子恺编著《护生画集》,广泛流传,影响深远。而今,人们用石刻让画集的重现,并镶嵌在樟树下走廊两侧。看着那一幅幅精美的漫画,弘一法师“保护一切生灵,弘扬人道精神”的声音,似乎在心中浅吟低唱……(王树声 文/图)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