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字当头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常言道,吃、穿、住、用、行,“吃”总是排在首位。然而,康某辉等黑心商家却罔顾他人生命安全,为谋一己私利,在生产食品时,非法添加有致癌风险的化学原料,让人不得不为如何保卫“舌尖上的安全”而心忧。
康某辉之流,并非孤例。从媒体报道来看,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外地也有不少。他们或者以次充好,或者以假乱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学原料,以提升食品的卖相。究其原因,这些黑心老板为了追逐最大化的利益,全然无视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甚至不惜以他人的生命安全为代价。部门的打击、法律的制裁,让这类黑心商家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如何守卫“舌尖安全”?除了案发后的法律制裁,更重要的是事前的监管。要实现源头治理,监管部门的手就要伸得更长些,改“坐堂”式监管为动态监督,把监管前移到食品加工一线和原材料市场中。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联动,加强对可能流入食品加工领域的工业原料的监控,完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不让有毒产品在市场上得以销售。
总之,守护食品安全,必须“严”字当头,商家要严于律己,部门要严管严打。毕竟在让百姓吃得安心这件事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墩良)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相关新闻
- 16-07-27福建拟出台食品安全条例 明确网络订餐平台义务
- 16-07-26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度试行 检出禁限用农药一律列入黑名单
- 16-07-22 南安建设 “食品放心工程”
- 16-07-08南安开启 夏季食品整治
- 16-07-08食品生产环节追溯 先从三类企业试点
- 16-07-06南安打响夏季食品安全“保卫战”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