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文旅产业»正文

泉港土坑村鲜为人知的海丝盛世 期待荣光再现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8-22

申遗名单的最后冲刺

 

为保留原汁原味的古厝味道,漆料都必须精心调配,保证和旧的色泽一致

为保留原汁原味的古厝味道,漆料都必须精心调配,保证和旧的色泽一致

在申遗时间表的倒逼之下,土坑港市遗址的修缮保护工作已是迫在眉睫。专家团队深入调研,初步确定了20余处文物点,包括古大厝、古井等。

40多座古大厝,是本次修缮保护的重点之一。这些古厝有的已颓塌得仅剩四周的基石,有的表面看似门庭完整,可屋顶已塌,里面屋子已倾倒殆尽,有的内部陈设完全被荒草和垃圾占满。专家基本确定有27座保存较为完好,将逐一进行重点修缮。

目前已有专业团队,针对这些古厝做单体的修缮方案。古厝修缮预计需投入4000万~5000万元,加上整个遗址周边的环境整治提升等,共需投入1亿多的经费。目前,泉港区正全力备战,力争让土坑港市遗址进入最终的申遗名单。

打造一个修缮的“标房”

“我们已经在对绣花楼古厝进行先行修复了,这处古厝的修复方式、施工技艺等将成为未来大面积修缮的标准。可以说,绣花楼是未来古厝修缮的标房。”后龙镇副镇长刘宗强说,本次修缮的操刀者,是致力于闽南古建研究的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姚洪峰。

红砖白石的绣花楼,处在土坑村“提督府”的边上,共200多平方米,建于乾隆年间,并非传统的闽南古厝规制。它的左侧是两层楼,右侧紧连着的是一层的建筑,外围墙已倒塌得只剩一小堵,屋内地面坑洼不平。“绣花楼原本可能叫凉亭,紧邻五间张、四间张,这三处古厝都是刘百万家族的。”刘宗强说,这三座古厝都曾是刘百万大儿子刘建珍用来接待各方商人、洽谈生意的,可以称得上是土坑村的“金融街”。

凉亭后来改名绣花楼,给刘氏的大家闺秀居住。刘宗强告诉我们,刘氏一族遵守25条家规家训,重视女孩教育,这些大户人家的女孩在这里学绣花,读颂经典。这次选择绣花楼作为修复点,是因为其面积体量小,结构不复杂,工程量相对小一些。

修缮的施工团队已在这里作业了半个月余,绣花楼右侧的屋顶已整个拆下,烈日下工人们正忙着将屋顶垮掉的横梁换下,架设上新的木梁。

66岁的徐师傅正在给木梁刷上刚刚调制好的漆料。徐师傅从13岁开始当泥水工,跟着木匠学木工,他早已深谙古厝的建筑特色。“这横梁没用一根钉子,都要用木卯结构来衔接,现在的年轻人,没多少人懂。”徐师傅所在的施工队有一二十人参与绣花楼的修缮,队伍平均年龄65岁,徐师傅算是里头的“年轻人”。

保留原汁原味的古厝味道

姚洪峰是修缮的总技术指导,不时要到现场安排工作。“这古厝右边的墙倒了一半,要再修复,用什么样的砖头,姚洪峰都要亲自挑选,砖头上的纹路和色泽都要尽可能与另一半墙上的砖相似,做到‘远看是一体,近看有微差’。”徐师傅说,古厝用的砖,几乎都是专程从晋江的古砖市场淘回来的,每块价格都比新砖贵。砌之前,徐师傅和工友要先仔细研究另一半墙上砖的砌法,“靠近门框的是竖砌,中间是横砌,有些砖头有黑色纹路,穿插在墙中……年纪大了,记不下来,都用手机拍下,边砌墙边看图,慢工出细活”。站在他们已砌好的那面墙前,不说的话,大家都看不出这是新砌的。

古厝修缮,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徐师傅指着横梁刚刚刷上的漆说,为了让新漆的颜色跟旧的色泽一致,姚洪峰和施工团队做了十几种漆料的调配,才最终选定现在这个深咖的色泽,“原则是要比旧横梁的色泽轻一点点”。

“最难做的,还是正面那堵已经向外倾斜了十几厘米的墙。姚洪峰为了要保留原汁原味的古厝味道,决定不拆,而是要把墙扶正。”做了这么多年古建,老师傅们都知道,扶正一堵墙的难度有多大。

“40厘米厚的墙,要扶正,只能将内部的石头和碎砖掏空,仅留3厘米厚的外墙。”徐师傅说,施工中,他们拿着小铲子从墙根开始掏起,用手将里头的碎石、碎砖一点点扒出来,“最是不能心急,一次只能拆掉60厘米宽的内墙,然后用砖块砌好调正,这样才能支撑住。”两米宽的墙要几天时间才能掏空、填补好,外墙则用厚厚的大木板加上铁架,整面顶住,慢慢压正。

绣花楼古厝的修缮还需大概一个月才能完工。泉港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陈局长说,接下来保存较好的27座古厝都会启动修缮,总费用预计要四五千万元,“采取政府融资的方式,村民让渡一定年限的使用权”。

根据现行的计划,单座修缮费用100万元以下的,所有人让渡30年使用年限;修缮费用200万元以下的,让渡40年使用年限;修缮费用200万以上的,让渡50年使用年限。

2.88公顷的申遗核心区

除了古厝修缮,根据申遗的要求,还需对内外环境进行景观协调整治,已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进行环境方案的设计。

未来,土坑港市遗址拟按传统古大厝的形式,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相应的配套如路灯、休闲座椅等,也在落实中,目前村内各种古朴的指示牌已基本架设好。

走在两条古街上,不规则石板铺就的古道,有些表面已被水泥、积土等覆盖。村落里,已经有工人在对这些路面进行修复。按照规划,这些古街的路面,都要调整为石条或者石板等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材质,尽可能恢复古韵。而古街一旁有小水沟流过,现在也已在逐步将土质的沟岸,改成就地取材的不规则石头,与古道更协调。

未来,这里还会设计旅游车和观光车停车场。泉港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陈局长说,根据申遗的时间安排,古厝及环境的修缮整治,都将在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总费用约需一亿多元。修缮完工后,将成立文化旅游公司。目前已初步划定申遗核心区2.88公顷,缓冲区23.40公顷。其中,遗产区包含体现突出普遍价值的所有组成要素;缓冲区应包括与遗产紧密相关的环境,为遗产区保护提供保障,并向非遗产区协调过渡。

庄景辉感叹,土坑村港市遗址比很多申遗点的范围要大上很多,修缮的时间很紧迫,任务很重。由庄景辉带领的团队,目前正在土坑村内密集地调研,并将编纂一本《土坑村社会历史与文化的研究》的书,预计今年底会面世。这本书,将从人类学角度调研土坑村聚落的形成。

“现在的一切修缮保护工作,都是为了要力争让土坑港市遗址能够进入最终的申遗名单!”泉港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陈局长如是说。

来 源:闽南网 责任编辑:张金环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