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文旅产业»正文

老照片都是宝 文物修复离不了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9-01

“保护好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要做好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其中就包括古建筑的修缮。”这次老照片、老书籍的征集活动中,他贡献了几十张自己收藏的珍贵照片。他说自己收藏的老照片不计其数,将来可作为文物修复的依据。

 

反映宋代泉州交通的车桥头遗址

反映宋代泉州交通的车桥头遗址(1958年8月1日)

今年53岁的姚洪峰,是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中国古桥研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鉴定与加固分会委员。从小就喜欢画画的他,在做古建筑修复时,会多一份专业的沉淀与自信。

能让残损的文物重现光彩,是姚洪峰最欣慰的事了,其中就包括泉州府文庙大成殿的修复工程。“我记得很清楚,1985年对大成殿的一次修缮,如果当时彩画用的是油漆而不是水粉颜料,就无法还原其历史原貌。”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从宋太宗年间迁建到今址,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府文庙大成殿保存了典型的宋代府殿式营造法式,在全国孔庙中比较罕见。

大成殿工艺繁杂,既有中原大规模礼制建筑的特点,又有闽南古建筑的传统艺术风格。“在大成殿维修的同时,还要同步做好彩绘的保护,工作难度非常大。”他说,现在的文物修缮原则是“不改变文物原状”,“要做到这一点,当然离不开这些作为修复依据的老照片。”

姚洪峰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数量庞大的古民居积淀,今天的泉州历史才能显得如此厚重。他在每次修复古建文物之前,都会先收集各类老照片。姚洪峰说,自己从接触文物修复到现在已有30多年,这次老照片、老书籍的征集活动的确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抢救与保护,“我们希望通过征集到的老照片,恢复被破坏古建筑结构的原貌和场景,找回历史的记忆”。

“老照片是我做文物古建筑修复的依据,做这项工作太有意义了。”昨日,在姚洪峰的工作室,他打开电脑贡献出了自己收藏的一些满意之作。

(本版老照片均由姚洪峰提供)

■征集令

为挖掘泉州古城历史,重读泉州故事,展示泉州古城的历史厚重感,东南早报联合泉州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办公室、文化民俗和对外交流小组,向广大市民征集反映泉州的老照片和书籍。

凡能够对照体现泉州古城在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教育、商贸、群众生活等各领域发展变化的各个时期的各类老照片、书籍,均在征集范围内。

投送老照片请寄“泉州新门街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36号楼泓瀚美术馆转:泉州市摄影家协会收”,在信封上注明“老照片征集”字样,并提供联系地址、联系电话、提供者和作者的真实姓名;电子邮箱:316539999@qq.com;也可以直接送稿到以上地址,时间为每周六上午9:00-12:00,下午3:30-6:00。

反映泉州的老书籍请寄东南早报小李收,在信封上注明“反映泉州书籍征集”字样,并提供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真实姓名;或上班时间直接和李记者联系,电话:15506955021。

征集截止时间:2016年9月10日。

 

九日山延福寺

九日山延福寺(1958年)

 

郑成功墓

郑成功墓

 

宋代泉州番坊遗址

宋代泉州番坊遗址(1958年)

来 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