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里路,让“善终”不是梦?
生命的消亡,往往是人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我们有没有真正考虑过应该如何去面对死亡呢?
罗点点,一位带点文艺气息的老年女性。她有个很有名望的父亲——开国大将罗瑞卿。同时,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选择与尊严”公益网站创始人。
这项有关“死亡”的公益实践,最初源于一次心血来潮的聊天。她做了十几年医生,见识太多死亡。医生的宗旨是救死扶伤,她常常需要与死亡对抗。
有一次,她与几个医生朋友聚会,谈论起死亡,大家一致认为,面对死亡不应该“不依不饶”,“我们不希望在ICU病房,赤条条的,插满管子,像台吞币机器一样,每天吞下几千元,最终‘工业化’地死去。”那样死去,太较劲,也很难堪。几个朋友开玩笑说,要不弄一个俱乐部,叫“不插管俱乐部”,临终时绝不过度抢救,让身体自然死去。
2006年罗点点建立了一个名为“选择与尊严”的网站,试图借助网络舆论的力量,推广“生前预嘱”和“尊严死”的理念。网站的宗旨在于倡导人们在还清醒时就写下预嘱,将来到了生命末期、没有恢复希望的时刻,撤除一切维持生命的医疗措施,使自己自然的、有尊严的死亡。
这个观点,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当下的中国,都是颇具争议。而这个网站,无意间成为中国第一家倡导“尊严死”的公益网站。
“尊严死”,这也是我在进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学习后,首次听到的名词。
我每每跟门诊的时候,患者的家属们拿着各种检查材料来询问,“还有什么样的治疗方案?”、“钱不要紧,你一定要把人救回来”。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在肿瘤侵蚀下,不得不面对死神的爱抚。
未得到良好救治的肿瘤晚期患者,瘦骨嶙峋,在各种各样的管道中维系着孱弱的呼吸。家属们都只希望患者能够治好,却忽视了最重要问题。也是我最想听到的一句话是“怎么样才能让患者更舒服”。生命的质量,应该要比生命的长度来的更重要呀!
中国的死亡质量为什么这么低呢?
一是治疗不足,“生病了缺钱就医,只有苦苦等死。”
二是过度治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接受创伤性治疗。尤其是后者,最让人遭罪。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与东石中心卫生院牵手下,开设了这么一个特殊“病房”,就是病人可以在家休养治疗,医护人员每天上门“查房”,且24小时随叫随到。它就是“临终关怀家庭病房”,力求让生命垂危的晚期肿瘤病人更有尊严地离开,为患者家属减轻负担。(相关链接:首创!福医二院携手东石中心卫生院开设“临终关怀家庭病房”)
病人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出院后,东石中心卫生院的医生们就马上可以接到病例,并且开始每天到患者家中了解病情,实施合理的治疗方案,规范止痛用药,并对其家人进行心理疏导。
晚期肿瘤患者更需要是姑息性治疗,大型医院因病人流动量较大,病床紧张,所以患者及其家属在往返医院和家的过程中都显得疲惫不堪。
让患者在自家住院,生活舒适度有所提高,也避免了频繁往返医院之苦。患者处于家中熟悉的环境,身心相对于在医院时放松,精神也会相对好转。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姑息治疗护理,提高对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使患者在有限的生命里提高生活质量。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比较舒服地比较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对家属也会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减轻一些,让家属坦然面对。
如果你是绝症患者,当死亡不可避免地来临时,你期待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人世?
如果你是绝症患者家属,你期待家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人世?
“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希望我们,从现在开始尊重死亡,学会人生的“谢幕”!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1-87523908 邮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