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归侨纪录片《问故里》受好评 导演是名“00后”
这是陈炫梓首次执导,《问故里》前后历时一个多月,采访20多位对象。
台海网3月14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很多人或许不会知道,在古城泉州的深处,有着这样一个地方,这里聚集着一批在半个世纪前回归故里的侨民侨眷们,他们见证了古城的繁华变迁,也感受着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
近日,一部15分钟的泉州归侨纪录片《问故里》引起了泉州网友们的热议,好评一片。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问故里》的导演是一名“00后”高中生。
“00后”少年首次执导拍摄 内心深受启发
然而,对于导演陈炫梓来说,拍摄的初衷仅仅是为了完成一次特色寒假作业。陈炫梓出生于2002年,就读于泉州实验中学高二年级,是一名文科生,也是一名喜欢绘画、唱歌、主持的文艺少年。但是拍摄对于陈炫梓来说,仍然比较陌生。然而这次,他独自一人完成了整个拍摄构思与脚本。
在接到要拍摄泉州侨史的历史寒假作业时,陈炫梓首先想到的是到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寻找题材。“本来只是想着拍摄一个简单的视频作业,没有想那么深入。”陈炫梓在从小在华塑社区长大的傅老师的提议下,走进了鲜为人知的华塑社区,并慢慢被这个九国侨民居住的“小联合国”所吸引。“身处侨乡,从小听过太多关于泉州华侨的故事,但是直到走进华塑社区,才真正一步步深入关注到归侨人这个特殊群体。”陈炫梓说,看到归侨们脸上洋溢着的满足、自在的笑容,听到他们言语中对于泉州、对于祖国的热爱和自豪,让他萌生了创作的欲望,想要用镜头记录下这个属于泉州侨文化时代里的一个切面。
拍摄的时候正好临近春节,华塑社区热闹非凡,异域美食让人眼花缭乱,处处充满着浓厚的多元文化氛围。为了能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陈炫梓决定选取一些华塑社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归侨人,通过访谈的形式,在最自然原始的状态下,逐渐袒露心扉,讲述当年他们从海外回归故里的心路历程。
这些群体既有从印尼、越南归来的第一代,也有土生土长在泉州的归侨子女,不同的境遇,不同的环境和不同年代,让他们对于生活产生了不一样的理解。
“但我从他们的字里行间中,所感受到的相同之处,便是他们都深爱着泉州这个城市,把这里当做他们唯一的家,这是我作为一个泉州人所引以自豪的。”陈炫梓说,对于《问故里》,他始终怀着谨言慎行的态度去创作。“不想过多掺杂太多个人的想法于其中,因为我们只想反映事实,反映这些归侨人们内心最原始的想法,我们记录着故事,而这些故事也相反着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得以思考。”
在历时一个多月的选材、沟通、拍摄及配音、后期剪辑后,影片一出炉立即获得泉州各界的好评及网友们的点赞。陈炫梓将影片取名《问故里》。“这个片名,不仅仅是单纯表达归侨人当年回归故土时的迷茫和如今脚踏故土的踏实,以及对于以后华塑人美好生活的期许,其实《问故里》也属于你和我。”陈炫梓说,看影片最终都像是在看自己。
通过此次拍摄,这个17岁的少年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历史作业,积累了宝贵的人生经验,也有了更清晰的人生规划,制定了学习编导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问故里》的拍摄过程,让陈炫梓看到了家乡的另一面,激发了内心对家乡更多的感情,并萌发了多为家乡奉献的想法。
虽然没有专业学习过摄像,但陈炫梓也会自己拍摄想要的画面。 陈炫梓 供图
用心创作小有成就 家长老师深受感染
“看到孩子取得的成绩,内心为他感到自豪、骄傲,我们也感到很欣慰。”陈炫梓的母亲郑巍萍见证了《问故里》的拍摄,知道其中的辛酸与不易。在一部影片中,除了选材和导演的构思外,拍摄手法、配音、剪辑等也至关重要。受设备限制,一些镜头没办法拍到,陈炫梓就请求专业机构支援,请他们公益提供部份素材;自己的普通话没办法达到配音标准,就自掏腰包联系北京的配音员,选取最合适的配音……
“我们认为这部纪录片特别有意义,给了他很多精神上的鼓励,也被孩子的精神感染到了。”郑巍萍认为,陈炫梓在每天早出晚归中完成了《问故里》,让他更懂得了付出与收获的道理,同样的精神运用在学习上,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在得知华塑即将拆迁,而《问故里》可能是记录这个特殊群体最后的影视资料时,郑巍萍认为,拍摄期间所花费的心血都很值得,更可贵的是,影片对于外乡人了解侨乡泉州和泉州精神提供了更深入全面的资料。
“这很契合影像史学研究课题,引起人们对于历史的思考,很有意义。”泉州实验中学校长魏献策认为,《问故里》的切入点很好,既有学生视野,也有深度和广度,能引发社会对华侨史的关注,也能让孩子走出历史课堂,得到更深刻的感悟。
魏献策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借鉴了新加坡志愿服务积分的教育方法,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利用寒假时间,给学生布置了特色寒假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去选材制作区别于课堂上的作业,去社会中寻找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事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学会奉献社会。
此次拍摄的付出与收获,让陈炫梓更加成熟了,学习成绩也在班上进步了十几名。
记录泉州归侨生活 《问故里》广受好评
看了《问故里》,不少网友都深受感动,这部短片以纪实的形式,讲述了聚集在古城泉州“华塑”归侨人生活。
越南粿条、印尼双层糕、越南粽子……影片开头从介绍华塑社区的各种异域风情美食作为切入点,以此来体现外来文化与泉州文化的相互交融,人们在此安居乐业的现状,展现了泉州古城多元包容的精神气度和城市特质。
紧接着,时间线被倒回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回溯了当年因历史原因所形成的归国潮,让这群侨民侨眷从此落户泉州,岁月静好,也让人从侧面看到了祖国永远是中华儿女的坚强后盾、温暖臂膀。影片最后讲述了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华塑社区被纳入“三旧改造”,即将被拆迁,体现了华塑人既对华塑社区的不舍之情,又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引发了社会对归侨的思考。
“初看《问故里》,难以想象是出自一个‘00后’的少年编导之手。作品从谋篇布局、人物跟拍与采访到镜头语言,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纪录片创作手法。更难得的是‘00后’少年对藏着历史的角落的用心探视与关怀,这种关怀落地到现实的展望与传播,殊为可嘉!”看完纪录片后,泉州师范学院东亚城市品牌与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张灿荣如此表示。
福建省海峡两岸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桂亭对《问故里》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纪录片从泉州“华塑”侨民日常生活切入,展现了泉州古城的多元包容的精神气度。“影片以侨民的生活为主轴,由点及面,在现实与历史间穿插,既有深刻的历史感,又不乏现实意味,对于年轻作者而言,不失为一部优秀纪录片。”
美国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金会会长周景洛认为,《问故里》让人看到一个真实的归侨故事的缩影。泉州在他们最困难无助的时刻以母亲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海外孤儿,他们也把泉州作为自己的故里,倾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甚至把异域的文化也融入进来。“这正深刻体现了泉州的广博包容性,体现了祖国母亲的伟大胸怀!因此我喜欢这部纪录片,就如泉州归侨子女过年送我的地道的千层糕淳厚的味道!”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