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精神 探寻乡村振兴之路 永春横口乡、一都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90年前,朱德曾率领红军将士,进入群山环抱的永春县横口乡与一都镇驻军休整。短暂休整期间,战士们刷写革命标语、印发传单、宣讲革命理念,在当地留下众多红色印记,也将红色精神深深烙进山乡村民心中。
如今,位置相邻的横口乡、一都镇积极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山乡里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品牌,不仅传承红色精神,也推动当地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历史 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1929年8月下旬,朱德率领的红四军第二、三纵队3000余名将士,先后前往横口乡福鼎村、一都镇仙阳村驻军休整。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当年的福鼎村,逐渐从一个村分为环峰、福中、福联三个村,又从三个村分为五个村,不变的是屹立于此的郭氏家庙、红军烈士纪念碑以及红色标语等革命文物。
郭氏家庙始建于元代,至今已700多年。这座家庙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朱德召开三次群众大会的会址。义务讲解员林兴阵老人说,红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南瓜地里长银元”“红军井里取水喝”等许多故事广为流传。休整一周后,部队要离村了,受战士精神感召,村民送去肥猪、鸡鸭、米粉等物资犒劳。朱德为感谢细心照顾伤病员的乡医郭景元,临走时赠给他一支军用红蓝铅笔、一个军用水壶,以及步枪、银元。
当年,沿着古道离开横口乡,朱德带领红军来到一都镇,在仙阳村黄坂街留宿一晚。一都镇的义务讲解员、镇中心小学德育处主任黄昌盛说,时值赶集日,周边地区的乡民汇聚于古街,红军借此机会,在人来人往的街市上宣讲革命理念,给乡民心中埋下革命种子。借住期间,为了不打扰群众,有的战士甚至睡在古街骑楼走道中。而住在村民尤养生家中的战士,临走时送给他一盏马灯留作纪念。
红色精神鼓舞着村民投身革命、保卫国家。数十年后的淮海战役、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场上,都有来自横口或一都的年轻战士,还有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现状 红色资源推动旅游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了更好地保存这段历史、提高民生福祉,不让红色文化仅停留在口口相传状态,横口乡、一都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针对辖区内的革命遗址进行保护开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探寻乡村振兴新路。
在横口乡,郭氏家庙被改造成红军纪念室,陈列丰富的红军文物,并成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横口乡宣委黄少敏介绍,近年来,乡里还改造横口中心小学旧校区,开办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拓展训练基地,打造廉政教育基地和理想信念教育体验馆等,不断造浓红色主题文化氛围,吸引大量游客与研学团前来参观。
在一都镇,黄坂古街以“酒香古街”为主体,挖掘红军故事、红粬文化。古街上建设了朱德纪念馆、地道战基地,游客不仅能参观体验红色文化,还能听老人们讲述当年的红军故事。而红酒制作展示馆、酒艺表演广场、酒窖店铺等,则让人亲身体验红酒酿造,深入了解永春独特的红酒文化。
未来 深挖内涵走向市场化运营
过去,村民们对大山深处的旅游开发前景将信将疑,而今,每逢节假日,旅游大巴载着一车又一车游客造访,小乡村沸腾了。随着人流的增加,配套的农家乐、民宿、商业店铺等相关业态兴起,村民们尝到甜头,纷纷投向旅游业这个“无烟工业”的怀抱中。
2014年至今,横口乡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及红色旅游开发,希望打造“感受青山绿水、追寻红色印记”的全新红色生态文化之旅。以革命老区村环峰村为例,改造红军街立面、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旅游开发,给村容村貌带来显著变化,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政府搭好发展框架,也需专业队伍接续支撑。今年,横口乡引入旅游机构,成立生态旅游开发公司,将对美丽乡村进行市场化运营。
一都镇镇长刘辉煌说,近年来,一都镇以发展全域旅游为主线,策划打造“美岭一面旗、三岭一首歌、苏合一幅画、仙阳一条街、仙友一古刹”的“五个一”旅游线路,希望通过与周边乡镇抱团协作,深度挖掘辖区内的特色旅游资源,开创绿色旅游发展新局面。而率先“火”起来的黄坂古街,已成为老少皆宜、寓教于乐的好去处。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