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人物访谈»正文

巧用心思刀代笔 继往开来木生香——郑君亮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9-09-20

木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一种,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七千余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木雕种类纷繁复杂,各大流派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工艺风格。其中,被列为“中国五大木雕流派”之一的泉州木雕,以惠安县为木雕产业和技艺传承的集中地,精雕细刻、精品迭出,涌现了大批的木雕工艺大师,郑君亮便是其中一位。

郑君亮,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木雕项目传承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中国木雕博物馆艺术研究员,代表作有《禅心》《迎东风》《三英战吕布》等。

世家传承 四世相传继衣钵

郑君亮出生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市惠安县白沙村的一个木雕艺术世家,曾祖父郑大才、祖父郑国来都是修缮寺庙的大师,父亲郑成金则在佛像雕刻上有很深的造诣。郑君亮从小受父辈们的耳濡目染,对雕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6年随父亲郑成金、二哥郑君标进入惠安工艺厂,拿起了刻刀。1970年郑君亮到福建工艺美术学校进修,系统全面的学习了木雕理论知识,培养了艺术鉴赏能力,为以后的木雕生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郑君亮作品《禅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荣获特别金奖,2018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  

创新发展 匠心独运露锋芒

1995年可谓是郑君亮雕艺生涯的分水岭,如果说这之前的郑君亮是在学习和继承祖辈的手艺,那之后的郑君亮则是在创新与发展的道路上飞奔。1995年,惠安县白沙村君亮木雕厂成立。此时的郑君亮已在惠安工艺美术厂磨砺多年,不仅继承了世家手艺,还学习了卢思立大师研究多年的自然型木雕新技法。在传统雕艺的基础上进行构想创新,因此他的作品不仅工艺精湛,每个作品更有它的独特蕴意。在人物雕刻中,郑君亮特别注重“虚实结合”的融合美,即人物外的配景以虚表示,而作品中的人则用实的方法描述。掌握了如此匠心独运的工技,郑君亮的君亮木雕厂很快走上了正轨。

郑君亮作品《迎东风》被北京天安门管委会收藏于天安门城楼展示

 

实至名归 千淘万漉显真章

经过了多年的沉淀与钻研、创新与发展,郑君亮辛勤的汗水也一点一滴逐渐得到回报。他的作品频频亮相各种展会,曾先后多次在国家级展会上获得大奖,多件作品被省级和国家级美术艺术馆收藏,获得版权和国家专利证书。先后出版多篇论文和一本个人专著。作品和个人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泉州电视台报道。

 郑君亮作品《三英战吕布》局部

薪火相传 刻木成舟载清秋

惠安木雕兴于唐朝、五代时期,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融合了闽南地区的风俗习惯,古朴淳厚,刚直简洁,造型既有端庄大气的中原痕迹,又具有南方雕艺细腻繁杂的工技,是南派雕刻艺术的典型代表。作为惠安木雕的传承人,郑君亮继承了先辈们的衣钵。他带徒众多,如庄建国郑生强郑生勇等都已是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孙伟彬郑春兰等二十余人获评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和国家级高级中级工艺美术师。为了更好的发扬传承木雕技艺和黎明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建立合作伙伴,把郑君亮艺术馆作为黎明大学学生的实习基地。

郑君亮表示,木雕是一门手艺,更是一方文化,只有留住手艺,传承技艺,才能让中华文化的火种生生不息。(图/文:张丽卿)

来 源:泉州经济网 责任编辑:李祖勇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