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黑土地,育得稻米飘香
泉州经济网讯(记者 黄锦玲)2020年,我们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春节,凝心聚力,抗击疫情,共御时艰。往年这个时候的泉州,街道上还洋溢着新春的喜庆,各个企业开始忙着开工生产,来自五湖四海的务工者也会聚集于此,为新一年的生活而打拼。而今,从年前就开始打响的防疫战仍在进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让经济活泛的泉州,甚至全国各行各业都暂时失去了“活力”。
而在东北辽宁的盘锦市,这里的“黑土地”正悄然焕发着生命力。作为盘锦大米、河蟹、河豚、泥鳅、碱地柿子等5种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地,盘锦市有着得天独厚的的农业产业化环境,全市拥有国有农场27家、分场232家,拥有耕地832平方公里。在盘锦市的西南部,大洼区关家村刘家组,这里空气好,物产丰富,村民们大多以国营农场承包地耕种为生,少则五六亩,多则上百亩,这里生产出的大米以外观品质好、加工品质好、理化性质好、食味品质好、卫生品质好五大特点而响誉全国,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刘家组村民刘国林在“铲床”,为育苗做准备
2月中旬的东北,大多还是一片冰封模样,处于辽河入海口的盘锦,气温相对其他地方要暖和许多。宽广无垠的稻田地里,被冰封了半年多的“黑土地”刚融化一点儿,便有勤快的农民在“铲床”,为接下来的整地、育苗做准备。
上世纪70年代,数以万计的“移民”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盘锦,开发“南大荒”。他们参与农村生产建设,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推动了盘锦水稻耕种技术的进步,长满蒿草的盐碱地变成了大片的稻田。
刘家组村民赵玉果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高产大户”
刘家组的村民赵玉果一家从内蒙古赤峰来此地承包30亩地耕种,至今已有30年。赵玉果表示,这几年国家政策好,农民的耕种技术也进步了,以前插秧、割地全靠人工,如今有插秧机,收割机,攘肥机等自动化设备,农活儿轻松了许多。
已是古稀之年的张大爷(左),在此地耕种也有30多年了,六七十亩的地大多时候都是他自个儿在打理。
据介绍,村民耕种享有当地政府下发的补贴政策,包括地补100元/亩,粮补80元/亩。尽管如此,当地村民的耕种收入还是十分有限,究其原因在于化肥、农药等材料成本高,粮食收购价太低。记者从村民中了解到,为了彻底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增收的核心问题,使更多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农民多渠道致富增收,当地政府已出台了许多有力的政策措施促使农村一二三产业得到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唯有黑土地,才能孕育稻米飘香。我们相信,在当地政府有力的引导下,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的辛勤耕作的农民们,未来定能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