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泉南建筑»正文

中西合璧造洋楼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1-09-05

洋楼是沿海侨乡一种中西合璧式民居,俗称“番仔楼”,以晋江石狮一带为典型。

泉州人历来把建造住宅看成是人生大事之一,尤其是华侨,他们早年出洋多因生活所迫,在人地生疏的异邦含辛茹苦地打拼,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兴业旺家,故一旦事业有成,即迫不及待地衣锦还乡,不惜巨资修建豪宅以福荫家口。这些豪宅包括具有泉州传统民居特色的官式大厝和汇合中外建筑风格的洋楼。

多由在海外长期生活过的华侨构思设计的洋楼,既表现出西洋的建筑风格,如科林多式的圆形廊柱、绿釉面的瓶式栏杆以及百叶窗等,又保留有泉州传统民居官式大厝的特色,如龙脊风檐、华丽外饰、砖石结构的门庭垣墙、楼房前后的花园林木等。洋楼在设计建筑时,并不注重内部使用功能的改善,而是力求其外观的豪华气派。住宅正门的石匾上,极其醒目地镌刻上本屋主人的姓氏郡望,以示不忘祖源,如李氏“陇西衍派”、陈氏“颍川衍派”、林氏“九牧传芳”等;大门的两边以及石柱上,大多刻有隐含主人名字的冠头对联。这种中西合璧的洋楼,从平面布局到外观装潢都已突破泉州人传统居住习俗,从而往往成为外地人对泉州侨乡民俗的第一个印象。

泉州古城城南片区,有一条青龙巷。青龙巷在宋代即已初具规模,迄今有上千年的历史,古语说“金青龙,银聚宝”,“青龙”指青龙巷,“聚宝”指聚宝街,足以证明青龙巷曾有的繁华富庶。


李妙森故居    

青龙巷有典型的清代闽南传统的院落式民居,也有21世纪初从东南亚归国的华侨兴建的中西合璧式洋楼,旅居菲律宾的华侨李妙森的故居,便是其中的一户。精致的红色外墙砖雕和天花板倒莲花雕饰,独特的西式窗棂,使得这座建筑别具特色。

李妙森故居位于青龙巷“龙头”地段,传统的砖雕配上南洋的特色瓷砖,西式建筑的柱子配上闽南建筑的外墙,屋内有4根起支撑作用的柱子,则同时兼有排水功能,构思十分巧妙。最有特色的要数那些进口瓷砖上印着印度教色彩的“象头人身”图案,至今鲜艳如新。这是印度神教中的象头神。据说东海镇石头街也有一户人家有此瓷画。

瓷画象头神的形象,都是象头人身,大耳长鼻,头上束宝箍,脑门上有瑞花,眉心中有吉祥痣,嘴角伸出两支长牙(一支在战斗中折断),项挂珠串,弯曲的长鼻卷着一样什么东西;肩部生有四手,手腕戴珠镯,上两手执绳索和不知名的法器,下右手捧着一件卵形物,下左手空掌;身上斜披红色帔巾,坐在长方形的须弥座上,右腿屈起,左腿垂下,赤裸双脚,都束珠环;背靠椭圆形光屏,光屏边缘的焰火是黑色的,边缘的中间是1只牛头;须弥座右边地上匍匐着1只黑老鼠,它是象头神的好朋友。

印度教是世界七大宗教之一,形成于公元前四世纪前后。元朝时印度教随着海上交通传来泉州。相传象头神是印度教神话中毁灭之神湿婆的儿子,名字叫加纳沙(意即群王),他心地善良,神通广大,奖善罚恶,在战斗中勇敢坚定,人们都尊他为象头神。印度民族主义运动激进派领袖蒂拉克,曾利用对象头神的祭祀,掀起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斗争,使象头神成为民族神的象征。

李妙森故居是一座富有文化色彩的建筑,也是泉州历史上多元文化并存的最好见证之一。

来 源:泉州经济网 责任编辑:涂志圣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