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圣何朝宗
何朝宗(1522年~1600年),又名何来,明代瓷塑家。祖籍江西,生于福建泉州德化。其先祖何昆源任江西建昌府卫军,明洪武七年(1374年),调到泉州右卫所,不久升为右营旗官;洪武十七年(1384年),军队奉命开拔到德化隆泰社厚苏村(现浔中镇后所村)屯垦定居。
何朝宗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他所居住的德化后所是古代著名的瓷乡,离村不远有座白泥崎山,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制瓷原料——高岭土,剥去表面土皮,就可采到大量雪白的瓷土。自宋代开始,这里就窑场密集,烧制出的瓷器胎白质坚,釉质细腻,润如油脂,产品远销国内外。何朝宗从小喜爱雕塑工艺,相传他的父亲擅长泥塑木雕,是当地的能工巧匠。他从小就跟父亲学艺,跟随父亲到各地为宫宇寺庙塑各种仙佛泥像,他的早期作品有德化碧象岩的观音、下尾宫的大使、程田寺的善才、东岳庙的小鬼、永春县熙里乡古德院的普陀观音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些保留至清末和民国时期,古德院的普陀观音一直保存至20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他的主要成就是瓷塑作品,这些作品使用当地优质瓷土,雕塑技法上博采众长,吸收了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种技法,形成独具一格的“何派”艺术。他塑造的各种古佛神仙,雕刻精细,造型精巧,形神兼备。何朝宗的瓷塑艺术既发挥传统雕塑“传神写意”的长处,通过人物的表情和仪态,细腻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富有神韵,又注重人物外表的衣纹线条刻画,线条清晰、简洁、潇洒,富有变化。
明“何朝宗”款渡海观音瓷塑
何朝宗的艺术创作十分严谨,追求尽善尽美,稍有瑕疵便毁掉重塑,因此数量不多,存世皆精品。目前国内外已发现有何朝宗名款的作品49件,国内故宫博物院收藏3件,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厦门南普陀寺、广东省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也有收藏,其作品在国外更受推崇,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精品。何朝宗的作品以达摩、观音、罗汉等佛教人物居多,其代表作渡海观音、达摩渡江都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珍品。现收藏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渡海观音瓷塑立像,高46厘米,底座宽14厘米;釉色白中泛黄,呈牙白色,如凝脂冻玉,温润莹滑;额头正中饰白毫,头发盘髻,上有如意,戴披肩长巾;身着宽袖长衣,右部衣纹简洁明晰,左侧衣褶密集流畅,衣裳下摆边角翻卷,若迎风飘拂,胸部正中衣带作结状,露胸、系璎络,双手藏袖作左拱势;长裙迤逦,露出一足踏在莲花之上,另一足水花掩盖,富有踩浪凌波渡海之势。观音面容丰腴,神态平静安详,慈悲端庄,双目低垂似在凝思。由于何朝宗所塑的观音像,气韵生动,栩栩如生,有人写诗赞叹:“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于是人们就把何朝宗塑造的观音称为“何来观音”,久而久之,“何来”就成了何朝宗的雅号。何朝宗的作品,非常强调对人物神情的刻画,他经常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以表现主题。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渡海达摩立像,通高43.1厘米,达摩被置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上,赤足立于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秃头长耳,双手合抱在胸前,双眉微锁,双眸深邃,凝视远方,做缄默沉思之状。他身着长袍,袒胸披肩,帔纹翩然欲动,仿佛正乘风破浪疾驰而行,表现出达摩东渡弘法的抱负和坚忍不拔的决心。
中国传统的宗教塑像,大都是大型雕塑,由大批能工巧匠集体完成。而何朝宗的每一件瓷塑作品从取材、构思到制作的全过程都是其一人独立完成的,体现出艺术创作的独立性。何朝宗的瓷塑艺术,吸收了历代雕塑的长处,特别是继承了唐代表现佛像艺术的绘画风格,使得塑造的观音、达摩等造像具有唐代的韵味,格调高雅,形象端庄肃穆,又平易近人,富有人情味。何朝宗的瓷塑推动了佛教民族化、世俗化的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堪称中国宗教雕塑艺术第一人。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