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门清末铁炮 见证秀涂港荣光
9门铁炮集中展示
施工现场发现铁炮
日前,在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秀涂村村委会,9门清末铁炮一字排开,颇为壮观。该批铁炮是在2019年位于秀涂村的海湾大道项目施工时陆续挖掘出土的,经过除锈修复完工后集中展示,对于研究秀涂古港港口文化及泉州海外交通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挖掘2年后清末铁炮修复完成
台商区教育文体旅游局文广旅游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展示的铁炮共9门,炮身完整,其中6门为英国造,炮筒上的皇冠标志和英文字母还清晰可见。这批铁炮年代约为清末,规格不一,最长的3.08米,口径0.3米,最短的约1.75米。
2019年11月27日至12月10日期间,海湾大道项目施工挖掘中,在原秀江报关行遗址下方及附近陆续发现裹着泥沙的铁炮,台商区教育文体旅游局及时向泉州市文物局报告,并邀请省市专家到场查看。后经协调,暂时将9门铁炮存放于原秀涂边防所。
铁炮的除锈修复工作由台商区教育文体旅游局组织开展,修复主要内容包括用人工方法除去铁炮表面以及炮膛中的泥沙胶结物、疏松锈蚀,再进行打磨清除锈蚀物,基本恢复铁质基底,同时制作花岗岩底座进行临时展示。
今年3月,台商区教育文体旅游局正式启动铁炮修复,邀请泉州市海交馆专家对9门铁炮一一进行测量和检测,根据铁炮含盐度及锈蚀情况提出分步修复设计方案。10月,在市海交馆专家的指导下,组织文物施工单位按设计方案对铁炮进行精心修复。11月,完成铁炮除锈处理并通过专家组验收。
户外脱盐展示 见证海丝文化
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除锈清理后的9门铁炮,露出铁质基底。根据专家意见,由于铁炮长期浸泡在海沙中,盐度较高,需要专业且长期的脱盐工作才能在室内进行展示,因台商区暂无博物馆,就先将9门铁炮架设在东园镇秀涂村村委会右侧的石墩上进行户外临时展示,由雨水慢慢冲刷脱盐,除锈后的铁炮以全新的面貌,向社会公众开放。
据了解,秀涂港位于泉州湾北岸,处于洛阳江与晋江的交汇处。宋元时期以来,曾经是商船停泊、中转或避风锚地。秀涂港属于蜚声海内外的刺桐港港区,是泉州湾港口群中的古港之一。秀涂港现存留有望远楼、英国商务领事馆(办事处)、秀涂海关、报关行等史迹,它们对研究和考评泉州海外交通史有着宝贵的历史价值。
据悉,在秀涂港发掘古火药炮已非首次。早在1962年,在庄氏“顶合厅”大门口外的海边沙滩上,先后发现了2门古铁炮,其中一门被厦门博物馆收藏。1996年8月2日抗击台风时,原秀江报关行底下浮出6门铁炮,报关行建筑也在这次台风中被摧毁。秀江报关行办于20世纪3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存有印章、保单等一批秀涂港有关实物,与出土的6门铁炮一起存于惠安县博物馆。
相关负责人指出,据专家鉴定,此次展出的9门铁炮,可能是出入港口商船上的防御小炮。修复文物就是呵护历史,此次修复完成的9门铁炮是非常珍贵的实物,表明了秀涂古港在海防、军事、海上交通、对外贸易、海丝文化等方面对古泉州(刺桐)海上丝绸之路发挥重要作用。
泉州多地现古炮
2001年,泉州南城门遗址挖掘施工队对遗址进行地表清理时,在该遗址西北角处发掘出一门城炮。该炮炮身长达2.5米,炮筒内径10厘米,外径27厘米,射程可达500米,整个大炮重量近1000公斤。据考证,明末清初年间,泉州南城门的重要城楼上曾设有口径大小不一的城炮,用来防御外敌的入侵。
2010年,在南安市美林街道邱洋和西美村交界处的观音山挖出一门古炮,重约150公斤,疑和郑成功家族有关联。炮身锈迹斑斑,从右到左铸有“闽南宫保都督郑捐资制造隆武元年吉立”的字样。经测量,炮身长约1.4米,炮口内径约6.5厘米,为生铁铸造,腹部有双耳。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