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医学博士坚持每月赴山区义诊——“希望以自己的专长,为两岸融合作贡献”
昨日早晨,南安蓬华镇华美村55岁的陈宝梅一大早就到菜地,她摘了一袋新鲜的芥蓝和甜菜心,再步行到蓬华镇卫生院。3日和4日是台籍医学博士张峻斌前来义诊的日子,经过10个月的治疗,她的病痛大大缓解,因此想送点自己种的菜给张医生表达谢意。
自去年国庆节以来,张峻斌已连续14个月到蓬华镇开展公益义诊,每月固定4天。之所以每月坚持长途跋涉到山区义诊,他说:“我们常说‘两岸一家亲’‘两岸血浓于水’,我想将这两句话落到实处,用自己在康复科领域的专长,做一点服务和贡献。”
医术精湛 得到群众好评
昨日9点多,记者到达蓬华镇卫生院时,治疗室外坐着一排候诊患者。治疗室内,张峻斌与妻子正在诊疗3位患者。张峻斌一边按压一位患者的背部,一边轻声询问:“这里会疼吗?这里呢?”听到患者的回应后,他在患处做针灸治疗。
“腰部、颈部、肩胛骨等都有问题,浑身都痛,十几年的老毛病了。痛得厉害时,就坐公交车到诗山镇的私人诊所理疗,单程至少半小时,去一趟回来需要半天。”正在候诊的陈宝梅说,今年1月,听说卫生院来了一位很厉害的医生,她就来试一试。经过张医生的治疗,她的病情改善了很多。
苏厝村的柯小华两三年前生完孩子后,腰痛得弯不下,洗头都成问题。她说:“我到多家医院治疗,也不见好转。去年10月,张医生来了之后,我每个月都来治疗。张医生非常热情、和善,关注每一名病人的病情。现在我好了很多,可以弯腰洗头了。”
平易近人 义务上门诊疗
当天,共有约30名患者就诊,张峻斌和妻子从早上8点多忙碌到12点多。“张医生前一晚先从厦门到安溪,早上7点多再从安溪过来。最初我们将看诊时间定在早上9点到12点,限10个号。”蓬华镇卫生院院长黄少阳介绍,张医生精湛的医术经口口相传,吸引越来越多患者,有的甚至六七点就来排队。张医生为了不让村民久等,主动提出延长看诊时间,从早上8点半开始直到看完最后一名患者。今年5月的一天,来了50多名患者,他中午没有休息,看到了下午近4点。
卫生院的治疗结束后,顾不上休息,张峻斌又来到华美村65岁的黄素美家。黄阿婆坐在家门口的凳子上,先撩起裤腿将护膝脱下。只见他左腿屈膝,将黄阿婆的腿架到自己支起的右腿上,按压她腿的各个位置做诊断。“我的膝关节受损严重,蹲下去就站不起来,每个月都让张医生治疗。”黄阿婆不断地向张峻斌表达谢意。

张峻斌将黄阿婆的腿架到自己支起的右腿上,按压她腿的各个位置做诊断。
记者采访发现,张峻斌用闽南语或普通话与每一位患者沟通时,都十分顺畅,患者少有听不懂的地方。
找寻病因 患者病情改善
黄少阳说,张医生刚来蓬华开展义诊的前半年都住在蓬华,上午治疗,下午做调研、整理患者资料。一些患者长达数十年都无法治好的病痛,张医生甚至会跟着患者回家,观察患者的生活习惯,找到病痛根源。
“来找我看病的多为山区老年女性,她们身上的病痛是长年累月积攒下的,一方面在家留守,没有家人陪伴就医,一方面也舍不得花钱,于是就忍耐着疼痛,实在忍不了就吃止疼药。对于这样的顽疾,找不到病因就‘治标不治本’。”张峻斌说,如一位女性患者每次排便、爬楼梯就头痛,达30年之久,严重影响生活。家人带她到深圳等大城市三甲医院诊治,医生只开了止疼药。他决定,要好好了解她的生活环境,找到病因。“我跟着她回家,发现她从新家走到老房子的道路崎岖不平,再经过综合诊断,判断是足踝关节损伤引发爬楼梯时头痛,并判断腹部肌肉异常,致排便时腹压异常引起脑压变化。我最终采用‘头痛医脚’‘头痛医腹’的治疗思路。”经过后续治疗,这位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
热心公益 带动家人加入
诊疗结束后,张峻斌才有空与记者聊一聊来蓬华义诊的初衷。“我祖籍福建,在广东出生,在香港成长,于北京求学,30岁时前往台湾工作,与妻子结婚,成为台湾女婿。其间,我一直在大陆和台湾往来工作、生活。”他说,目前他担任一家医院副院长,还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学府客座教授。任职医院的负责人郭东宇是蓬华乡贤,曾多次捐资家乡、捐赠医疗设备,这些爱心善举也令长期做慈善的张峻斌倍感温暖。
“我希望以自己的专长,为两岸同胞情感融合作贡献。而且,《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于近日发布,让广大在闽台胞工作、生活更加安心,这是国家对台胞的重视,台胞也要坚定祖国统一的立场,在自己的领域里奋发图强。我便决定找一个适当的落脚点,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贡献。在郭东宇先生的促成下,我从去年国庆节开始,每个月固定4到5天给当地老百姓开展义诊。”他说,妻子和两个女儿也学医,只要她们有时间,也会一同前来。
当天的义诊现场,记者注意到张峻斌边诊疗边教授一名年轻医生。他说,“一方面传授她技术与经验,一方面也让患者安心、给予她信任,非义诊时间如有不适可以找她就诊。”22岁的戴静瑜表示,张医生传授的知识、经验和“整体观”让人受益匪浅,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她。
记者获悉,除了长期到蓬华义诊,张峻斌也热心公益,如捐出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每月补助金给一名家庭困难的瘫痪患者;每年资助10名学生共4万多元,计划资助到他们就业。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