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出圈到出海” 泉州“老非遗”的新环球巡演
近日,德化陶瓷再次登上央视新闻,展现其作为2006年入选的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从出圈到出海”。连日来,记者走进德化县,对话工艺美术大师、青年艺术家,了解泉州市对德化瓷烧制技艺这项非遗的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探寻如何让精美的瓷器做出来、摆出来、传出去、走得稳、走得远。
“我们希望通过政府搭台、艺术家‘唱戏’,让德化瓷烧制技艺跨越国界和语言,向世界递上一张‘中国白’的非遗名片,助推泉州以陶瓷为名在世界各地绽放光芒。”采访中,德化陶瓷艺术家纷纷期许。据悉,2023年德化县陶瓷产业集群规模577亿元,增长14.9%。2024年,德化县坚定实施陶瓷创新战略,持续培育壮大“中国白·德化瓷”产业,向2027年千亿产业集群目标阔步前行。
传播非遗文化,张明贵创作龙舟登上央视新闻。
登顶国博馆 是新老传承也是永久留存
德化陶瓷在宋元时期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以白瓷成就了中国传统工艺别样的文化创造。近年来,德化陶瓷大师和青年艺术家不断传承创新,作品纷纷登上国内各大博物馆。
2023年8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国白——德化白瓷展”,德化白瓷在国博馆大放异彩。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明贵的代表作品《悲欣交集》和《老子》在国博馆展出并被收藏。“很多人就是在国博馆看到了德化精美的陶瓷,从而了解德化陶瓷,这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张明贵说道。青年陶瓷艺术家陈艺辉的作品《言传身教》2024年也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目前,他正在浙江省丽水市三宝博物馆举办“中国白·瓷墨塑语”专题展览。“本次参展的大概有110件作品,传统和创新兼顾。”陈艺辉介绍,观音、弥勒等传统题材的白瓷是德化陶瓷的名片,而水墨釉下彩的陶瓷创作是他的主要研习方向,在此展览中都有兼顾。
频频亮相各大展览展示平台,其背后是新老艺术家零距离展示德化瓷烧制技艺的抱团前行。张明贵表示:“让陶瓷产业在未来的强盛之路破浪前行,‘走出去’是最好的回答。”作为经常“走出去”的工艺美术大师,他明显地感受到随着外出办展次数的增加,德化陶瓷的知名度也不断提升。
扬帆再出海 是艺术展示也是文化交流
近年来,德化县推出“中国白”再出发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以德化白瓷为代表的展览展示、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世界瓷都国际影响力,目前已经在马来西亚、德国、泰国、阿联酋、美国等国家成功举办。
今年3月,“中国白·德化瓷”国际巡展系列推介活动在美国、墨西哥、荷兰等地举办,展出德化的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和仿古文创作品。受邀到场或慕名前来的当地知名大咖、旅美华人等,无不对德化陶瓷叹为观止。高级工艺美术师苏献忠的当代白瓷艺术作品《纸》参与了美国纽约的推介活动。作品《纸》由几百张瓷泥制成,多张“纸”挨个堆叠,体现了“中国白”的千变万化。“陶瓷竟然可以做到这么薄、这么逼真。希望今后在设计上能有更多的交流、碰撞。”嘉宾观展时纷纷赞叹道。
搭建“中国白·德化瓷”国际交流平台,让德化当代的瓷塑手艺人将德化陶瓷呈现给世界,是传播非遗文化并不断创新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创作了一些例如惠安女、簪花女、乐山大佛等带有城市IP的文创产品,也不断去发掘文人雅士、民族英雄等历史名人的题材。”张明贵表示,正是平台的扩大、文化的交流才给了他源源不断的新思路。
人才“引进来” 是产业富矿也是发展后劲
“中国白·德化瓷”在持续“走出去”、不断扩大德化陶瓷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引进来”,致力于打造陶瓷人才聚集地。
“接下来德化将引进一批知名大咖,打造世界陶瓷人才集聚地。”德化县陶瓷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对接浙江林家阳教授,就创意设计赋能产业发展、赛事活动共办、人才队伍培育、“中国白·德化瓷”品牌及城市形象提升等方面开展合作;吸引国内外专家、艺术大师在德化设立工作室,推进曾成钢工作室落地开工,加快郑宁工作室及艺术馆建设,吸引更多的知名院校师生、艺术家、艺术爱好者等来德化创作、交流;发挥德化当代陶瓷艺术研究所作用,举办第四期陶艺高级研讨班,邀请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的国内陶瓷艺术知名教授学者来德化授课,承接研究生、博士生、专家教授到基地进行实践创作,促进陶瓷方面的设计方案在德化落地转化。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