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省人大代表建议: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一体发展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其中明确“健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力推动首贷、信用贷和‘无还本续贷’等,有效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泉州市省人大代表、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执行总裁陈加成聚焦“金融资本持续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向大会提出建议。
陈加成表示,现代农业的产业升级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涉及产业的设施投入、技术改造、绿色转型、数智化发展等多个方面,存在投入资金量大、回报周期长等现象,需要多方协作、整合资源、延长链条、优化产业形态,向更专业、更协同、更稳健、更高效的方向发展。金融资本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化运作的“源头活水”,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稳健的金融资本注入能够有效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当前社会形态下恢复元气,推动农业产业化项目稳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陈加成从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信用贷款发展、拓宽抵押质押物范围、强化政策激励、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建立多方合作模式等六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他希望金融机构能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和业务优势,推动金融资源进一步下沉县、镇、村,挖掘并支持具有高附加值、产业链占据核心地位、具备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提供适配项目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高质量的金融产品体系。重点加大中长期现代设施农业、制造业、贸易流通及服务业的贷款投放力度,以三年期、五年期甚至更高年限投贷联动产品为主,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无还本续贷,实现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战略浇灌、精准浇灌、滋润浇灌、长期浇灌、耐心浇灌,建立长期合作与信任伙伴关系,形成积极探索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模式。
陈加成认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设施农业、动物活体、应收账款、农产品仓单、订单等,也可纳入抵押质押物范围,增加授信额度,解决小规模经营主体有效抵押物不足的问题。而针对产业项目基建建设、生产投入、贸易流通等资金需求量大的关键期,可创新配置专项信贷资金,授予县、镇、村经营网点快速审批通道权限,强化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企业经营发展各环节,加大货币政策工具及时支持服务力度,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形成金融支农综合体系。
责任编辑:苏慧敏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