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戏新编,闪耀青春力量 历史剧《冯谖与孟尝君》幕后故事更精彩
核心提示
去年,由安溪县委宣传部、安溪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出品,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作的新编高甲戏《冯谖与孟尝君》惊艳亮相第九届福建艺术节暨第29届全省戏剧会演,荣获优秀剧目奖(最高奖),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音响设计均荣获一等奖,张晓灿、林怀锋荣获演员一等奖,全剧获个人奖项总计多达15项,为历届参演获奖最多的一次。这是安溪高甲戏继《李光地》《莫耶·延安颂》连获第27届、28届全省戏剧会演剧目奖一等奖后获得的又一殊荣,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也成为福建全省唯一连续三届获得一等奖殊荣的县级院团。
近日,记者对该剧的主导、主创、主演等相关人员展开深入专访,全力探寻这部剧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借鉴电影镜头表现手法
明快节奏与传统方式大不同
高甲戏新编历史剧《冯谖与孟尝君》由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精心创排,省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一级编剧周明担纲执笔。

取材自冯谖(右)投身孟尝君(左)门下的经典历史故事(巫晓波 摄)
这部剧取材自冯谖投身孟尝君门下的经典历史故事。剧中,冯谖巧妙运用弹铗之举试探孟尝君的胸怀,又通过焚券市义为其广纳民心。孟尝君失相之际,冯谖四处奔走游说,助力其重登相位。然而,剧情急转直下,舞台上的“主仆”情谊最终走向悲剧。孟尝君默许门客屠村泄愤,致使冯谖的母亲惨遭杀害。冯谖在悲痛中认清孟尝君的真实面目,决然与其分道扬镳。

冯谖与孟尝君二人分道扬镳
周明回忆,当初剧团邀他创作剧本时,仅确定了以冯谖和孟尝君为主题。为打造精品剧本,他查阅与二人相关的海量历史记载,还深入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风貌,细致考察士人、百姓等各阶层的生活状况。

通过冯谖母亲(中)一角推进冯谖与孟尝君关系走向
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周明进行了合理的情节补充。他塑造了冯谖母亲的形象,设计了冯谖尽孝的故事,还在孟尝君身边增添了出谋划策的齐姬,甚至将“鸡鸣狗盗”安排在两个诙谐丑角身上,使剧情既富有趣味又引人深思。

孟尝君身边增添了出谋划策的齐姬

“鸡鸣”与“狗盗”两个诙谐丑角
周明认为,新编历史剧不能背离真实历史,一切情节都应尽力还原历史本真。但史书记载往往简略,若仅局限于此,剧目便会缺乏观赏性。为让史书中的人物鲜活起来,贴近观众,周明在创作时颇费心思。因历史典籍未记载冯谖与孟尝君关系的最终走向,他没有沿袭主仆佳话的常规思路,而是基于对史料的深刻理解,构思出二人分道扬镳的结局。他表示:“虽史书无载,但对史料消化整理后,自然觉得故事发展下来,理应如此。”创作结局时,周明巧妙将冯谖母亲与孟尝君屠村相关联,使悲剧结局顺理成章,生动展现战国时期的动荡局势。周明强调:“历史剧创作,大事要有历史依据,对于历史未记载的细节,要合理想象、适度创作,让观众觉得合情合理。只有保证艺术真实,才能让剧目实现警世喻人的宏愿。”

该剧情节紧凑
剧中,冯谖得知孟尝君默许屠村致使母亲遇害,悲愤之下欲持长铗刺杀孟尝君,却最终放弃,拂袖而去。这一情节引发诸多思考。这恰恰是周明期望的效果。他坦言:“创作时我不会先预设主题,那样太过刻意。我的重点是塑造人物,展现他们在相应时代的故事。观众能解读出何种主题内涵,皆可接受,我不希望历史剧沦为概念化产物。”谈及冯谖放弃复仇,周明认为创作人员需设身处地感受。“母亲遇害,第一反应必然激愤,但冯谖胸怀天下之仁,为避免更大杀戮,选择了放弃。”周明觉得,历史发展规律恒定,历史剧应追求自然创作与呈现,这与情志表达并不矛盾,能让现代观众有所感悟。正如剧中冯谖与孟尝君的纠葛,展现了特定社会场域和价值观下,人与人复杂的关系及难以捉摸的人性幽微。当冯谖捶胸顿足、痛哭吟唱“我悔,我错”时,创作者与历史对话,观众也开启了对自身的思考。
“传统戏曲要与时代接轨,这是目前的首要任务,而戏曲化、风格化绝不能丢。”吴兹明导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吴导认为,传统戏曲表演的本体是根基。对于戏曲演员而言,要精准把握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务必做到“脚下有根、身上有活、脸上有戏”。在吸引年轻观众,让戏曲艺术契合当代审美与艺术需求,攻克传统戏曲于时代转型下的严峻课题方面,实现剧目表演“风格化”至关重要。这要求不能局限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需积极吸纳雕塑、美术、舞蹈、话剧等现代艺术之长,对其深入消化,并融合运用,促使传统戏曲艺术与这些姐妹艺术深度交融,如此方能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剧目在舞美和灯光设计上堪称一绝。”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陈进伟说,此次舞美设计精美绝伦,而灯光更是舞台剧的灵魂。灯光师依据剧情精准布光,极大增强了舞台表现力,成为今年这部戏的一大显著特点。而导演对舞美场景推动、灯光配合及音乐节奏把握都精确到点。这部戏节奏明快,借鉴电影镜头表现手法,该收则收、该起则起,与传统戏曲缓慢拖沓的表达方式大相径庭。在短视频盛行、观众注意力分散的当下,这种节奏调整更符合现代观众观看习惯,成功吸引观众在剧场停留两小时,实属不易。
“00后”演员超七成
为排练一天只吃一顿饭
本次参演,中心大胆起用新人担任主演,所有演职员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50余名演员中,“00后”演员占了70%以上。冯谖和孟尝君的演员就是中心的年轻演员。

张晓灿饰冯谖
“我从未遇到过一本从头到尾都围绕一个角色展开的剧本,这次的冯谖就是这样。这是我真正意义上挑大梁的一部戏。”饰演冯谖的张晓灿回顾过往,他主要出演配角或参与下乡演出,那时的压力远不及此次。而这次成为一号主演,从确定角色的那一刻起,复杂的压力与心情便交织在一起。

林怀锋饰孟尝君,以老生形象出现。
去年正式排练时,新导演的手法和节奏让张晓灿与饰演孟尝君的搭档林怀锋一时难以适应,他们懵了至少三天。“那三天,下班后我都不敢回家,和林怀锋在安溪少体校的篮球馆里,一遍又一遍地琢磨当天排练的内容,一定要让自己完全掌握。”张晓灿的语气中充满了坚定,“之后整个排演过程持续了三个月,篮球馆里没有空调,只有风扇,屋顶是铁皮的,夏天排练就像在烤箱里一样,大家汗流浃背,连厕所都不用去。环境艰苦,但排练量极大。我一天要换三件衣服,一天只吃一顿饭,太累了,根本没胃口。中午我和林怀锋一人一杯咖啡,大家走后,我们俩就留下来,休息一会儿,简单吃点东西或者喝杯咖啡,接着又继续排练。因为这出戏主要围绕我们俩,如果我们的角色立不起来,整部戏就撑不起来。”
当被问到这次演出与以往普通演出的不同时,张晓灿认真地说:“若是普通演出,按高甲戏规范走路、说话就行,但这次是历史剧,要展现人物内心、语言等多方面,得更注重内在情感表达。历史剧表演方式和喜剧、悲剧不一样,不能有太多形体修饰和程式化表演,要通过声腔、表情和声音传递的情感线来渲染氛围。”
谈及饰演孟尝君这个角色,林怀锋的眼神中则透露出一丝兴奋。“孟尝君这个角色极为复杂,智慧极高,面对不同人要展现出不同面目,就像能随意切换的‘脸谱’。”他微微皱起眉头,认真地说道,“起初,我原本以为要画花脸来诠释这个角色,便询问了导演。导演的解释让我恍然大悟,这个行当介于老生和花脸之间,可画可不画。为了更好地展现孟尝君的多变性、复杂心情,甚至从人格多元性考虑,画花脸反而不利于表情展示。所以最终我们决定以老生姿态为主进行演绎,但形象上要比正常老生粗犷一些,形成独特呈现方式。”
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林怀锋也付出了诸多努力。“家里有一个书房,闲暇时我就在里面练习道白和唱曲。”他笑着回忆道,“有一次,在外面做作业的儿子听到我练习时零散的发声和语句,对他妈妈说我像是在里面‘啼叫’,感觉很奇怪。确实,练习时这边说一句、那边说一句,不了解情况的人听起来难免觉得怪异。”林怀锋很感谢妻子的支持。“每当我回家想要钻研剧本,她便会把孩子带走,为我腾出安静的空间。我会在客厅茶几上翻开剧本,重新梳理当天内容,用笔记下要点和要求,以此加深印象,让自己对角色把握更有底气。”
这次演出,对林怀锋而言是宝贵的成长机遇。“参演《冯谖与孟尝君》这样的剧目,不仅专业技术得到提升,思想境界也随之升华,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他说,“人有时确实需要经历一些‘大仗’,我在塑造孟尝君时,深入探索这个历史人物成功的原因,联想到自身生活。比如观察他面对事情的处理方式,思考这些经验如何与我的生活产生联系,这对我影响深远。同时,这让我看待问题不再局限于单一角度,学会从不同方面甚至以第三人视角审视。因为接触过各种角色,体验过不同人生轨迹,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共情。”
历史故事结合现代思考
将常态化公益性演出
“这部剧并非普通的传统古装戏,它以历史记载为蓝本,生动展现了如‘冯谖弹铗’‘鸡鸣狗盗’‘狡兔三窟’等源自《战国策》的历史典故。”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谢志斌介绍道,“剧团著名编剧诸葛辂老师曾计划以《凤冠梦》《玉珠串》《冯谖弹铗》的故事创作三部曲,但因年龄和身体原因未能推进。此次,我们邀请到周明老师操刀剧本。在创作过程中,周明老师深入挖掘历史故事,将其与现代社会对选人用人的思考巧妙结合,让这部剧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该剧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创作团队。”谢志斌继续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导演吴兹明亲自执导,把控全局。一级作曲朱伟捷为该剧精心谱曲,林志斌、齐仕明、曾育妮、董绘等一级舞美设计师参与舞美、灯光、服装造型、化妆造型等设计,王琼芬、石福林两位一级演员担任表演指导。福建省最优秀的专业人才汇聚于此,他们凭借顶尖水平,为该剧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编剧和导演立足高甲戏艺术特色,深入了解剧团演员阵容,从剧本编写到落地排练,都充分考虑剧团实际情况,这是非常难得的。”
在谈到该剧主演全部来自剧团内部这一情况时,谢志斌表示:“团里年纪稍大的中年演员主动为年轻人腾出位置,助力他们成长。这不仅为年轻优秀演员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也体现了我们剧团传承的力量。此次获奖,对剧团来说意义重大。这一赛事代表着福建省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平,既是对我们戏曲艺术水平的衡量,也是对剧团领导和演艺队伍的考验。获奖是对我们全体人员努力的肯定,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展高甲戏的信心。”
对于打造这部精品剧目的意义,谢志斌认为:“对于剧团而言,它能极大地鼓舞人心、提升士气。对于安溪来说,这是展示当地文化艺术形象的绝佳机会,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接下去,他们计划开展常态化的公益性演出。“俗话说‘刀越磨越亮,戏越演越精’,通过不断演出,演员能够得到锻炼,演技得以提升,同时也能让更多老百姓欣赏到艺术成果。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演员表演水平,更是锤炼整个队伍的实战机会。”
责任编辑:苏慧敏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