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借食力 食助药威





□本报记者 张沼婢/文 林劲峰/图(除署名外)
6月30日下午,本社读者节系列活动“健康养生讲座”正式举行。著名老中医林禾禧的合理应用药膳专题讲座,吸引了上百名读者参加。
在养生中,养神、练形固然重要,如果能配合药膳,相信可以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本次讲座,我市著名老中医林禾禧从人体虚证常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个方面开讲,教市民如何了解自己身体需要补充什么营养;如何根据体质选择食物;如何正确选择药物。
林禾禧也提醒,药膳更侧重于“防”与“调养”,虽有治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等同,因此,如患有疾病,绝不能放之任之,务必配合医生的治疗。
本期《养生》,我们刊发详细“药借食力 食助药威”专题讲座内容,以飨读者。
辨清体质 让药膳发挥所用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药膳历史悠久,许多名药方实际是历代医家,长期走访民间,总结广大民众运用药膳的有效方法而总结出来的,如餐馆有销售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唐朝民间盛行的“乌鸡白凤丸”等。当今,在人们的生活中,药膳越来越受大家重视,药膳也得到空前的普及。
药膳的功效作用已被众人所肯定,然而,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处方,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如果应用药膳不合理,药膳的作用威力不能发挥,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因此,如何合理应用药膳,也成为当前人们必须掌握的知识。
林禾禧介绍,如何应用药膳,首先要辨证自己身体在哪一方面需要补充调理,要对症下药,要了解所选择的食物和药物是起什么作用?是否适合自己的身体需要?以此做出正确的选择。
同时在用量上要合理适当,避免用量过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只有食物和药物搭配合理,符合人体所需,才能使“药膳”合理运用并获得成效。
辨识“四虚” 正确对症下药
人体常见的虚证是造成疾病发生、加重的重要原因,也是药膳最能发挥功效的地方。要做到对症下药,首先要了解阳虚、气虚、阴虚、血虚的主要临床表现,初步对自己的体质有一个辨证的了解和掌握。
1.阳虚的临床表现:以经常畏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有自汗、面色白、食欲不振、虚喘、五更泻(或大便清稀)、尿清长、阳痿、早泄、腰酸腿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有的人进食生冷之品则会胃胀或腹泻,或引起一系列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煦、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症候。
2.气虚症的临床表现: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呼吸气短、动则气喘、神疲乏力,或有头晕目眩,自汗等诸症加重,多见久病或重病之后或过度劳累使元气耗损。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懂得保养。或年老体弱,脏腑机能衰退而元气自衰,出现气的推动、温煦、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衰退,或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减退所表现的气虚症状。
3.阴虚症的临床表现:以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及性格多见急躁易怒。以及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导致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热、干燥不润、虚火躁扰不宁的症状。
4.血虚的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眼睑、抓甲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经血后期量少色淡,或闭经。其原因多见一是失血过多,新血一时未及时补充;二是生血不足,如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或进食营养不足,或是肠道有寄生虫,耗吸营养,由于缺乏食物精微,以致生血无源;三是思虑劳神过度,以致阴血暗耗;四是淤血阻塞脉络,引起新血生化障碍,或造成某些局部供血不足;五是久病,大病等,伤精耗气,化血之源枯竭。以上种种原因使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而表现的血虚体质。
林禾禧说,从临床上看,这“四虚”的症状表现并非那么绝对,一般情况下,各种虚症会相互掺杂,阳虚、气虚症状可能会同时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阴虚、气虚也会连在一起表现出各种症状,因此要多加注意辨别。
选择药食 滋补身体所“虚”
1.补阳食物:鸡肉、羊肉、狗肉、鹿肉、鸽肉、韭菜等。补阳药物常见为:鹿茸、巴戟天、补骨脂、海马、冬虫夏草、蛤蚧、胡桃、益智仁、杜仲等。林禾禧提醒,儿童或青年人一般不要轻易服用鹿茸,老年人服用鹿茸也要注意体质燥热者不服。
2.补气食物:家禽肉(鸡、鸭、鹅、鸽、鹌鹑、兔)、牛肉、鱼、糯米、黑米、燕麦、大豆、胡萝卜、香菇等食物;补气药物如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淮山)等。
3.补阴食物:鸭、甲鱼、海参、鱼、燕窝、银耳、牛奶、鸡蛋、鸭蛋、芝麻、蜂蜜、豆腐及新鲜瓜果及蔬菜。药物如:枸杞子、百合、石斛、黄精、首乌、玉竹、五味子、女贞子、生地、元参、沙参、黑芝麻、山茱、龟板、银耳等。
4.补血食物:应是含铁量高,且吸收利用率高的食物。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动物肉(瘦肉)及动物血,紫菜、海带、虾米、蛋黄、毛蟹、黑木耳、香菇、黄豆、黑豆、芥菜、葡萄干等新鲜蔬菜、水果,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柑橘、柠檬、豆芽、杨梅。补血药物常用有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龙眼肉、红枣等。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1-87523908 邮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