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中东呼吸综合征

核心提示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保健福祉部6日通报,韩国自2015年5月20日确诊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输入性病例以来,截至7月6日上午,累计确诊患者为186人,痊愈者总数为117人,已连续六天没有新增死亡病例,MERS死亡病例维持在33例。那么,中东呼吸综合征是一种什么疾病?其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又该如何防范呢?
曾被称为“沙特非典”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中东呼吸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MERS-CoV)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2012年9月在沙特阿拉伯首次被发现。与2003年在我国流行的SARS一样,MERS-CoV归属于冠状病毒科,且与SARS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因此,在2013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之前,它曾被许多人称为“沙特非典”、“类SARS”或“新SARS”。
国家卫计委6月份发布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诊疗方案(2015年版)》指出,MERS的临床表现,早期主要是发热、畏寒、乏力、头痛、肌痛等,随后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部分病例还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例多在一周内进展为重症肺炎,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部分病例可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无发热、腹泻和肺炎。
据了解,冠状病毒是一个大的病毒家族,可引起从感冒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多种疾病。而MERS发病早期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其表现可与普通的流感相似,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患者就诊时主动告知发病前的旅行史十分重要。
尚未发现持续人传人的能力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诊疗方案(2015年版)》指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的确切来源和向人类传播的准确模型尚不清楚。从现有的资料看,单峰骆驼可能为其中间宿主。人可能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单峰骆驼的分泌物、排泄物(尿、便)、未煮熟的乳制品或肉而感染。而人际间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传播。同时,不排除蝙蝠或其他动物也可能是其自然宿主。
根据目前已知的病毒学、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MERS-CoV已具备一定的人传人能力,虽然大多数第二代病例发生在医务人员、在院的其他病人或探视的家属,尚无证据表明该病毒具有持续人传人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除非发生密切接触(例如在未采取有效个人防护的情况下照顾MERS患者),MERS病毒不会轻易发生人际传播。
年老体弱和有基础疾病者更须警惕
中东呼吸综合征是在人类流行的新传染病,人们对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普遍缺乏抵抗力,男女老少都容易感染发病。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看,该病毒似乎更容易感染老年人和既往有基础疾病的体弱者。《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诊疗方案(2015年版)》也指出,年龄大于65岁,肥胖,患有其他疾病(如肺部疾病、心脏病、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缺陷等),为重症高危因素。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传染性不如SARS,但是其病死率却比SARS高,一般认为病死率在36%—37%。与SARS不同的是,在严重病例中,中东呼吸综合征更容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尤其是肾衰竭,有时还可以导致脓毒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有慢性疾病和年老体弱者尽量应避免到中东地区旅游,避免与农场、家养和野生动物的不必要接触,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乳制品和食物。
赴疫区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不久前国家质检总局、卫计委、旅游局联合发出的《关于防止中东呼吸综合征传入我国的公告》指出:来自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入境人员,如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急性呼吸道症状,入境时应当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入境后2周内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近期旅行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该公告建议前往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人员尽量避免前往医疗机构,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未洗手前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避免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密切接触;尽量避免接触单峰骆驼、蝙蝠等,必须接触时则需注意个人防护,并及时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不干净的生水等。在旅行中如果出现发热,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在入境时要向检验检疫机构主动申报。
目前,已有25个国家报告了东呼吸综合征确诊病例,前往疫区的人员,可以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等了解该地区的疫情和有关预防方法,增强防病意识。
(陈炜卿 陈永义)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1-87523908 邮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