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护 “不爱吃饭的孩子”

□成瑞岚
如今,“不爱吃饭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似乎一开饭就情绪不高,慢吞吞地吃,一碗饭要磨上个把小时才勉强咽下,有的甚至刚吃饱就一下子把食物全部吐出来。还有的孩子时不时就说肚子痛,痛得并不厉害,揉一揉或者过一会儿就不痛了,家长感觉真假难辨。孩子怎么会这样?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带?
如果遇到这些情况,家长们得注意了,这说明孩子的脾胃功能受损下降了。脾胃为人的后天之本,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孩子出生后身体的一切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都须依靠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来提供能量和营养。脾胃功能受损,身体的生长来源匮乏,怎么可能长高、长大、强壮呢?脾胃受损更可能导致体内或生痰生湿,或生燥生热,健康问题频出,“不爱吃饭的孩子”逐渐变成了“爱生病的孩子”。
这种情况下,怎么做才能有所帮助呢?针对“不爱吃饭的孩子”有以下几点养护建议:
少食。受损的脾胃需要保养,吃饭应避免过饱,吃八分饱即可。不要强迫孩子吃饭,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把一碗饭吃光,在孩子发出吃饱了、不想吃的信号时,比如婴儿用嘴巴推出奶头,把脸转开,幼儿吃饭时嘴巴张开不大或者不张开时,就要及时停止喂食。让孩子能感受到自身的饥饿感和饱腹感,能听从身体的自然信号从而做出决定,吃还是不吃,要吃多少。这是生命的本能,能顺应这个本能,孩子绝不会饿到,自然也不会撑坏。
调整饮食结构,主食为主,减少肉蛋奶类。很多人看到孩子不爱吃饭,长得瘦弱,很着急,加倍准备高蛋白的“营养食物”,如鸡蛋、肉汤、鱼汤、大虾、螃蟹等,拼命塞进孩子口中。殊不知,入了口不等于就能被消化吸收,反而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胃口更差,吸收更少,还增加了痰湿燥热等病理产物,形成恶性循环。中医认为,脾胃司运化水谷,五行属土,粮食类生于土长于土,与脾胃同属土性,其性相近,最易于消化吸收和长养中气,饮食要以米饭、粥、面、地瓜、玉米等粮食类食物为主。每天鸡蛋、肉汤、鱼汤的饮食习惯未必适合孩子。
少吃水果、酸奶等生冷食物。生冷食物伤脾胃阳气,特别是套袋生长、药物催熟的水果,缺乏阳光直射,未熟即采摘,冷库储存,品质不高,性味趋生冷。因此,应把水果作为零食,偶尔食之以调节口味,而不是作为孩子每日的必需品。选择水果还应以当地的、当季的水果为佳。
正确治疗,盲目用药反自伤。脾胃功能下降,中药调治具有很好的优势,效果显著。需注意的是,同样是脾胃功能下降,不同的身体可以呈现为各种不同的证,有偏虚寒的,有偏痰湿的,有燥热伤津的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药调治。不能一看到消化不好,就一味用人参黄芪等补气,或山楂神曲等消食。药不对症,即使是食物,也会起到反作用,补气易助火,利湿会伤津,消食则损胃。对症下药,辨证论治,才能有好的疗效。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1-87523908 邮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