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冬季危情



核心提示
冬季容易导致高血压复发或加剧;高盐饮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祸根;即使轻度高血压也有增加脑中风、心脏病发作和肾功能衰竭的危险;绝大多数的原发性高血压需要终身用药;多听舒缓优美的音乐,可有效调控血压。
本期“养生”,记者与您一起关注冬季高血压,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着手,保持血压稳定。 □本报记者 陈森森/文 CFP/图
1
高血压病人过冬 保暖很重要
人的血管好比一个自来水管网,心脏好比一个水泵。心脏在一缩一舒间,使血液在体内各血管内流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就会对血管壁产生压力,这个压力就是血压。心脏收缩时产生的压力较大,我们称之为“收缩压”,舒张时产生的压力相对较小,称之为“舒张压”。人体各部位血管的血压是不同的,一般动脉血压大于静脉血压。而主动脉血压又大于小动脉血压。我们平时所说的“血压”实际上指的是上臂肱动脉,即胳膊窝血管的血压值,是大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这是国际通行的测量标准,适用于大多数人,之所以选择这个部位的血压作为参考,是因为这个部位的血压测量起来也比较方便。
健康成人的血压一般<120/80mmHg,这是最理想的血压。但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血液浓度升高、血管粥样硬化狭窄等,使得血管压力增大,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王耀国在第二届泉州市慢性病管理及健康促进模式学习班上说:“当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临床上,将它称为高血压(病)。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病)。”
人的血压一天24小时都是有变化的,血压随着季节变化也有变化,夏季的血压偏低,到了冬天就会升高一些。冬天来了,人们为了保持体温,进食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水盐增加,加上出汗少,所以血容量是增加的;寒冷以及进食增加也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致心排出量增加;由于寒冷的刺激,为了保持体温,小的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都导致了血压的升高。显而易见,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讲,冬天是比较危险的季节。
上周三凌晨两三点,老李因为突然胸闷、气促,被送进了医院,检查后发现是高血压引起的急性左心衰。原来老李患有高血压,夏季时血压一直控制良好,进入冬季后没有再次就诊,也没有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曾经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老人也不以为意,最终导致高血压复发,引起急性左心衰。
泉州市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刘德桓提醒老年高血压患者:“冬季要注意保暖,控制感染(如肺内感染易诱发心衰)。有高血压的患者在出入房间时,一定要注意衣物的增减,此外,在冬季一定要严格注意测量自己的血压,一般早起八九点与晚上九点后这两个时间段,是检测血压的最佳时间,此外还应保证每个月看一次门诊调整药物,6个月做1次血生化检查。”
2
绝大多数的高血压 由高盐饮食导致
继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即其他疾病导致的高血压,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肾动脉狭窄、内分泌系统疾病(如肾上腺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甲亢等)等病因导致,约占高血压人群的5%。当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后,作为继发症状的高血压可被治愈或明显缓解。刘德桓说:“95%的患者得的是原发性高血压,它是多因素导致的,但目前普遍认为,高盐饮食是致高血压的首因。”
早在公元前2600年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咸者,脉弦也”的论断,脉玄指的就是高血压。近百年来,人们围绕盐与血压的关系进行的动物试验、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研究,基本肯定了盐是高血压重要的易患因素。因此,世界各国、各组织推出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均将限盐作为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经研究表明,盐的摄入与高血压呈正比,即人体摄取盐量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日均盐摄入量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日本北部平均每人每天摄取盐量高达30克,结果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被称为“高血压王国”,而牙买加某岛每天每人摄盐量小于2克,则无高血压发生。
高盐饮食可加重心脏、肾脏的负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祸根,众所周知,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但人体对钠的生理需要量是很低的,成人每天需要氯化钠约为3—5克,如摄取钠过多可造成体内水潴留,血管内压力升高,阻力增大,使心脏负荷加重,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心衰、肾功能异常等难以治愈的疾病。
由此可见,限盐有益于高血压患者。低盐饮食是高血压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高血压早期或轻度高血压,单纯限盐就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中度高血压患者限制食盐也是有益的,可提高抗血压药物的效果,并使降压药的用量减少,这样也减少了大量使用降压药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
王耀国说:“以酸代咸也是个好办法,灵活运用糖醋风味菜,或用醋拌凉菜,既能弥补咸味的不足,还可促进食欲;利用蔬菜本身的强烈风味,如番茄、洋葱、香菇等加入其他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来提味也是个方法;推迟放盐的时间也是个办法,待炒菜出锅时再放盐,这样盐分不会渗入菜中,而是均匀散在表面,能减少摄盐量;鲜鱼类可采用清蒸,可以减少放盐的量;做汤时尽量少放盐,或完全不放盐,用蘑菇、木耳、海带等提色提鲜就足够了。但是要注意的是少吃酱肉、香肠、烧鸡、熏肉、腌菜等熟食,其含盐量比一般菜肴高出许多。”
3
轻度高血压
易安全错觉
所谓轻度高血压,一般指收缩压在140—159mmHg,舒张压在90—99mmHg。刘德桓说,相当一部分轻度高血压患者不会有症状,自我感觉良好,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即使是有些头昏脑涨也很容易归咎于工作忙或者睡眠不足,这样反而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
由于“轻度高血压”一词使人产生了一种安全错觉,因而常导致令人吃惊的严重后果。英国一项统计资料表明:血压超过150/100mmHg的35岁男性高血压患者,预期寿命将缩短16年。据报道,我国每年轻度高血压的发病人数达3000多万人。轻度高血压不仅可增加脑中风、心脏病发作和肾功能衰竭的危险,而且是造成死亡的重要病因。所以,轻度高血压同样不可轻视。
37岁的小王,因工作需要频繁应酬,以至于“高血脂(高胆固醇+甘油三酯)、高血压、超重”连续两年出现在他的体检报告中,但由于身体没有任何不适感,能够照常上下班,吃得下,睡得着,就一直没在意,仍高盐高脂肪饮食,抽烟又喝酒。大约半年前,他出现了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才跑到医院就诊。经检查,他的血压竟然高到了165/100mmHg。
轻度高血压(I级高血压)患者可以不必马上吃降压药。王耀国说,可以先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比如适量运动、限制摄盐量、合理饮食、减肥或保持合适体重、规律生活、减轻压力、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减少繁重的工作量等等措施来降低血压。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改变了生活方式1—3个月仍然血压偏高,有头晕头痛、眼皮重、眼胀眼花、落枕样不适等症状,就需要服用降压药物。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轻度高血压可以先从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吲达帕胺)、钙离子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控稀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培哚普利、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如缬沙坦、氯沙坦)等降压药中任选一种进行单药治疗。
4
高血压患者用药
常见5大误区
高血压之所以会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因为它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脑血管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其中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然而在我国,高血压却存在着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三低”现象。同时,在用药方面还存在很多误区,刘德桓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五点:
没有症状就不用药
很多人都认为高血压药一吃就停不下来,所以不能随便吃。因此,寄希望尽量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降血压。控制血压固然需要生活习惯的改变,但完全不用药,只适用于高血压初发、经过检查没有动脉硬化和心脏肥大的人。在早期发现血压高的3个月,允许他们以改变生活方式来降血压。如果降下来了,可以继续观察,不一定吃药,但没有降下来的,该用药时还是要用药。
药应该从便宜的开始用
不少初发患者认为,降压药应从便宜的开始用,否则一开始就用贵的,以后血压控制不好,就没药用了。降压药的价格确实相差很大,但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便宜的也不一定就不好,关键是要适合自己。服用降压药的目的是控制血压,否则,血压不停波动,对血管的损伤非常大。好的降压药不仅能控制血压,还能逆转高血压对心肌、血管的重构作用,所以服用什么药,还得听专科医生的,切不可自作主张。
一年四季同一剂量吃到底
人体的血压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根据季节来调整药物。一般来说,夏天天气热,血管扩张,血压黏稠度相对较低,血压相对较低,应该减量或者减少种类;冬天天气冷,血管收缩,相应的血压会升高,应增量或调整药物的种类。间断性的生活节奏、工作压力等改变也会影响血压,需暂时相应灵活地增减降压药。平时要养成勤测血压的习惯以指导用药剂量。
擅自停药、减药。理论上,绝大多数的原发性高血压是需要终身用药,不能根治的,停药后血压会反弹。擅自减药、停药,使得血压忽升忽降对血管弹性杀伤很大,非常有害。正确的做法是在血压达标并稳定两年后,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降低降压药物的使用剂量。
跟着病友走,迷信别人推荐的药物。即使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个体上的临床表现也不完全一样;即使是同一种药物,在不同个体上的作用也是有差别的;用药不能模仿,更不能跟风;朋友是出于好意,但不要成为决策。
王耀国说:“医生开降压治疗药物会根据4项原则——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降压方案及充分个体化。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减药、停药,只有这样,才能把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
5
利用食物来降压
现在患高血压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老年人,还有不少年轻人。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管好嘴迈开腿,保持好心态
其实高血压的预防很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管好嘴迈开腿,保持好心态。管好嘴就是少吃口味重的食物,每餐吃到八分饱即可,保持健康体重,只要体重满意,血压就相对不会太高;迈开腿,即每天要至少走100分钟的路,但不建议高血压患者做过于剧烈的运动;保持好心态就是不生闷气、少动怒,心情舒畅了,血压自然不会过高。
餐桌上的降压药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食物来降压。大家都知道,体内的钠盐越多血压就越高,钾盐越多越丰富,血压就会越低。蔬菜、水果、西瓜皮等都富含钾盐,经常食用对降低血压特别好。为了方便记忆,王耀国推荐“一皮一心、二黑二青”这几种降压食物。
一皮一心是西瓜皮和莲子心。取西瓜皮、草决明各9克,用水煎服,有降压作用。莲子心中的非结晶生物碱Nn-9也具有很好的降压作用。
二黑二青中的“二黑”是黑木耳和荸荠。黑木耳被称为“素中之荤”,它的降压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清洁血管间接地降压。荸荠是食药作用兼具的好食品,它含有一种不耐热的抗病成分——荸荠英,对于抗癌、降血压都有一定的作用。
“二青”是指芹菜和菠菜。因高血压引起头痛、头胀的人,常吃芹菜可缓解症状。用芹菜根煎服,效果会更好。菠菜可作为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药用食物。
本期医学指导
刘德桓,现任泉州市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全国第5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泉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6年,擅长运用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中风病、头痛、眩晕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内科疑难重症,临床疗效显著。
王耀国,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心脏及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肾动脉介入诊疗手术、起搏器植入手术等)及日常教学工作。
小贴士
高血压养生细节巧注意
不良生活方式会使血压升高,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更要注意了。另外,一些小细节如果不注意也会影响到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及时避免高血压病情的恶化,那么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上有哪些小细节需要注意的呢?
不宜听快节奏音乐
音乐节奏过快就会形成一种噪音,强烈地刺激人体的感官,引起精神紧张,血管收缩,微血管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血压骤升,有导致心脑血管病突发的危险。高血压患者可以在平时多听一些节奏舒缓优美的音乐,这样可以有效地调控血压,但是如果患者总是听一些快节奏的音乐就会影响顺利康复。
下蹲即起是禁忌
在平时的生活中,高血压患者适当地进行一些运动是有利于高血压治疗的,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但有些运动是不宜的。除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外,高血压病人还不宜做下蹲起立运动,以及快速摇头或跳跃运动等动作,这类动作有引起脑血管意外的危险。高血压病人以散步、体操、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为宜,运动的时间也不宜过长,高血压患者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病情适当调节运动量。
衣领不要扣太紧
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穿衣对于血压的影响,宽松的衣物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的降低血压。高领紧扣,因长时间压迫颈动脉/颈动脉窦,造成脑血管供血不足,使脑细胞缺血缺氧,容易致脑动脉硬化病人发生意外。因此,高血压病人要尽量少穿高领衣衫和紧扣衣领,保持颈部宽松,以利于大脑的血液循环。
趴着看书易血压骤升
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通过一些细节来有效控制血压,长时间趴着看书是高血压患者应该改正的不良习惯。由于长时间趴伏状态压迫腹部肌肉,影响人的深呼吸,再加上腹部受压和腹肌收缩,容易导致血压骤升而发生意外。因此,高血压病人尤其是年龄较大者,应禁止趴着看书看电视,且时间也不宜过长。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1-87523908 邮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