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卖过期大米 被判赔10倍货款 泉港法院首例
泉港法院审结首例“退一赔十”案

泉州网-东南早报讯(记者黄墩良 通讯员欧建平 庄萍萍)购买大米发现过期,诉至法院要求“退一赔十”。近日,泉港法院审结该院首例“退一赔十”案,一审判决某超市退还何先生购买大米的货款887元并支付赔偿金8870元。
顾客:
买到过期大米要求“退一赔十”
今年7月2日和7月3日,何先生到泉港某超市购买两款大米共17包887元。买到这些大米后,何先生发现大米的生产日期为今年3月3日,而包装袋上显示保质期为3个月,这意味着这些大米都已超过保质期。
7月3日,何先生便向泉港区食品药品监督局投诉,该局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因双方意见不一致,未能达成调解协议。何先生认为超市公开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过期食品,应该退一赔十,便于8月3日向泉港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超市退一赔十。
超市:
辩解工作疏忽 顾客系恶意索赔
来听听超市怎么说。超市工作人员称,何先生购买的大米确实已经超过保质期,那是因为销售人员工作疏忽,没有及时清理过期商品,并非“明知”产品瑕疵而故意销售。
超市认为,何先生明知大米是过期产品而多次购买,显然不是用于生活消费,有恶意索赔之嫌,且《食品安全法》的十倍罚则是以损害结果的发生为适用条件的,这起案件中,并未对何先生造成损害,故不应适用十倍赔偿罚则。超市请求法院判令驳回何先生的诉讼请求。
法院:
明知过期仍销售 超市应“退一赔十”
经审理,法院认为,超市与何先生之间确实形成了买卖关系,超市作为食品销售企业,负有保证食品安全的法定义务,应当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及时清理下架。涉案的大米确已超过保质期,但超市仍向何先生销售该大米,应认定为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据此,近日,法院判决超市退回何先生购买大米的货款887元并支付赔偿金8870元。
法官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该案中,何先生实施了购买大米的行为,因大米过期而要求索赔,是在行使法定权利。超市认为何先生主观上明知是过期产品而多次恶意购买,显然不是用于生活消费,存在恶意索赔之嫌,但未能证据证明,因此超市的抗辩理由均不能成立。我国《食品安全法》第96条第2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相关新闻
- 15-11-30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就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 15-11-28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 15-11-27前10月休闲食品出口实现逆市增长
- 15-11-20安全知识进校 “五毛”食品慎吃
- 15-11-15全球食品安全倡议组织落地中国
- 15-11-13丰泽多部门联合检查 农贸市场在售食品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1-87523908 邮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