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泉州医声»正文

以毒攻毒 功效神奇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5-06

 

蜈蚣被大量用在治疗癌症和肿瘤上面,充分发挥它以毒攻毒的效果。

 

蜘蛛的用毒武器是位于口周围的螯肢 (林劲峰 摄)

 

全蝎药用历史悠久

 

蛇肉研末吞服,煎汤或者泡酒,可以起到祛风除疹的效果。

 

蟾蜍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不一样

 

蜘蛛制药具有祛风、消肿、解毒功效。(林劲峰 摄)

 

 

“五毒”常常作为一味神奇的中药出现在影视剧中,而且它的每次出场总是让人感到充满了传奇色彩。电视剧中,“五毒”在治疗一些疑难病症时常常会起到很神奇的作用。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五毒”到底是一类什么样的中药?

本期“养生”,记者与您一起解读用“五毒”治病的良方,同时,邀请医学专家为我们揭秘“五毒”的治病药效。

中医善于化害为利,化腐朽为神奇,甚至擅于“以毒攻毒”。以毒攻毒是指某些毒性较大的药物有着显著的治疗作用,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用适量的有毒药物来治疗恶疮肿毒、疥癣、瘰疬瘿瘤、癌肿症瘕等病情较重、顽固难愈的疾病。

“五毒”,常见的说法是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不过,泉州市医药研究所所长苏齐说,中国之大,各地物候风俗多有差异,“五毒”的毒物往往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并无绝对一致的答案。古时山东一带,于谷雨日画“五毒”符,绘蝎子、蜈蚣、虺蛇、马蜂、蜮五种毒物;古时吴中一带,曾把蟾蜍、蜥蜴、蜘蛛、蛇、蚿称为“五毒”;而在西南地区苗人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五毒”是指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五种毒物。

那么,这些不同版本的“五毒”究竟都毒在何处呢?医学专家精选了西南地区的“五毒”来为大家讲解其中的奥妙!在此特别提醒,毒虫用药,市民不可随意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用药。

全蝎 可祛风散结通络

全蝎药用历史悠久,《蜀本草》记载,入药有1100多年的历史。食后可温肾补精,益气养血,养颜健体。其药用价值已为我国中医实践所证实,具有祛风、解毒、止痛、通络等功效。全蝎的主要药用成分为蝎毒素,据《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载,全蝎具有“熄风镇痉、消炎攻毒、通络止痛”功能。全蝎入药能够开通经络血脉、消除阴寒结滞。

蝎毒有散结的作用,把人体凝滞的阴寒结滞,比如脂肪瘤或者其他良性的肿瘤,包括淋巴的结节散开,特别是对结核、结节、溃烂也有很好的效果。在古代,受伤以后引起的破伤风会让人出现高烧、抽搐甚至昏迷,必要的时候也要用到全蝎以及一些息风、镇痉的药物去治疗。

“古人一般会在春末到秋初的时候捕捉蝎子,除去身体上的泥沙,然后放进盐水中煮熟,之后放到阴凉处干燥,这味药就叫全虫或者全蝎。”泉州老中医吴佳色说,风邪侵入体内,有的人表现为面瘫或者肌肉收缩无力,还有的人则表现为子宫脱垂或者胃和肾脏的下垂。这都是受风后产生的麻和痹的现象,用全蝎正好以毒攻毒,把风邪逐出体外,使人体的筋骨和肌肉恢复正常。

蜈蚣 能通经活血止痛

令蜈蚣荣登毒虫之列的是它第一躯干节的一对特化的足——颚足。蜈蚣的颚足尖锐有力,并且和毒腺相连。在蜈蚣捕食时,先出其不意的用前几对步足抱握住猎物,然后用颚足刺入猎物体内并注射毒液。蜈蚣的毒液主要包含多种酶类,如磷脂酶、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等。

苏齐说,中医使用蜈蚣治疗的疾病和全蝎有些类似,可以驱除人体深部的一些病邪,比如说人出现了面瘫、抽搐、半身不遂等等。蜈蚣尤其善于祛除关节的风寒、风湿痹痛。对中老年人出现腰膝酸软无力、屈伸不利、疼痛难忍等症状效果最好。蜈蚣的力量还能深入到骨骼,比如说人得了骨髓炎以后,出现了骨质的破坏或者是坏死,中医称之为“附骨疽”,可以用蜈蚣研成碎末,然后装到胶囊里面吞服,慢慢使坏死的骨头分离、剥脱,还能促进新骨的生长。如果有瘘管,往里面放上蜈蚣研成的细末,能够促进瘘管的愈合以及新骨新肉的生长。

现代,蜈蚣被大量用在治疗癌症和肿瘤上面,充分发挥它以毒攻毒的效果。针对不同的癌症,用蜈蚣配上其他的药物,比如针对食道癌、胃癌配伍鹅不食草、荸荠、鸡内金;治疗肺癌,配伍鱼腥草、冬瓜仁、生石膏等;治疗膀胱癌,配伍白茅根、滑石、通草等等。除了能抑制肿瘤的生长、扩散以外,蜈蚣还能发挥了很好的止痛效果。

蜘蛛 可祛风消肿解毒

和毒蛇一样,蜘蛛毒液中也包含了各种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毒性成分是多种能与神经受体结合的小肽或多肽类物质。蜘蛛的用毒武器是位于口周围的螯肢。螯肢实际上是特化的附肢,最末一节特化为锋利钩状的螯爪,通过管道和毒腺相连。在捕捉猎物时,螯爪可以弯曲,从而夹住猎物,同时刺入猎物体内注射毒液。苏齐说,蜘蛛为圆网蛛科大腹圆网蛛等的全虫,药性苦寒,有毒,具有祛风、消肿、解毒功效。

在东南亚、南美及非洲,烤炸蜘蛛食品是旅游市场的常见美味,被用来壮阳补肾,治疗亏虚。在中国,唐代已正式将蜘蛛作为药物录入典籍,并在著名的中医大师张仲景的处方中出现,用于治疗疮疡肿毒、毒虫咬伤、口噤、中风、小儿惊风、阳痿早泄等。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蜘蛛的毒素、蛋白质、蛛丝和蜕都是宝贵的药物资源,而且不可多得。蜘蛛蜕,是生长过程中退下的壳衣,叫几丁质即甲壳——科学家将几丁质誉为人类生命的第六大要素,具有良好的降脂降压、修复抗菌等作用;蜘蛛蛋白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制作保健食品的上佳材料,能够极为迅速地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滋阴壮阳,延年益寿。蜘蛛丝是一种特殊的骨蛋白,从蛛体内分泌之后遇空气成为富有黏性、弹性和韧性的蛛丝,在医学领域内,可用于制造脉管修复材料,止血敷料等。而蜘蛛毒,对于癌症和手术后疼痛病人是一种多效低毒、高效、不成瘾,被用于各种顽固性疼痛的非吗啡类新型镇痛药。由于其作用机制不同于吗啡,因而没有吗啡类镇痛药的成瘾性等毒附作用。

蛇毒 有抗凝溶栓之效

中医常用的是乌梢蛇、蕲蛇,还有小的白花蛇。这些蛇入药或者打成粉,有很好的祛风、祛寒、除湿的效果,可用来治疗普通的草木药物达不到或者效果不好的风寒湿病。在当代,提取蛇毒,经过离心、低温、冷冻、真空、干燥,来制成蛇毒粉,有很强的溶解血栓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脑血栓、冠心病、心梗等等。中国医科大学蛇毒研究室研制出蛇毒抗酸酶,能降血脂,扩张血管,减少血中血栓素含量,增加前列环素,使血管平滑肌舒张,是理想的抗凝溶栓制剂。

蛇的全身都是宝,除了蛇毒,蛇蜕、蛇胆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中药。吴佳色说,蛇胆味苦、辛凉,有较好的清热解毒的作用。特别在心火亢奋的人出现眼屎特别多、眼睛红肿、视物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蛇胆来起到清心火、解毒的效果。

另外,还可以用蛇毒和蛇肉来治疗一些过敏性疾病,即对外界的尘土、螨虫、花粉过敏,其根源就在于体内潜伏有外来的风邪或者湿邪。特别是当人的消化功能不好的时候,容易把一些未经过很好分解消化的异体蛋白吸入体内,从而形成过敏原,造成俗称的“鬼风疙瘩”,比如荨麻疹,产生皮肤的瘙痒。可以用蛇肉研末吞服,煎汤或者泡酒,起到祛风除疹的效果。

蟾蜍 能清热解毒消肿

“癞蛤蟆”是民间的通俗叫法,它的学名叫“蟾蜍”,我国药典收载入药的为其中常见的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个品种。蟾蜍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不一样,其中蟾蜍耳后腺分泌的白色乳液制成干品,入药称蟾酥。蟾酥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包括蟾毒配基类化合物、蟾蜍毒素类化合物以及蟾毒色胺类化合物等。蟾酥性温、味甘平,具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蟾酥具有升高血压、镇痛、平喘、镇咳、抗炎和抗肿瘤的作用,用80%酒精提取物可用于局部麻醉。吴佳色说,蟾蜍去内脏后的干燥全体入药称干蟾。干蟾性凉,味甘,有消毒、止痛利尿等功效。

而蟾衣是蟾蜍自然脱下的角质衣膜。蟾衣性凉,味腥,有微毒,具有扶正固本、攻坚破瘀、祛癌消肿的功效,对多种癌症、慢性肝病、慢性气管炎、腹水、疔毒疮痈等症有较好的疗效。特别对癌症、肝硬化、疼痛诸症的治疗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蟾衣的功效已被医界证实和认可,各种用蟾衣制成的中成药纷纷问世,广泛用于多种中晚期癌症及慢性乙型肝炎等症的治疗。

蟾皮,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皮,性凉,味辛,有微毒,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胀的功效。蟾皮对治慢性气管炎及恶性肿瘤,包括何杰金氏淋巴瘤、胃癌、子宫颈癌、结肠癌、直肠癌均有较好的效果。

苏齐:泉州市医药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实践及医学科研与教学工作,以科学、全面的观点看待和运用中医养生方法,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疑难病症有较成熟的诊疗经验与独到的疗效。

吴佳色:泉州老中医,行医四十余年,擅长治疗风湿、类风湿等疑难杂症。他倡导运动保健法,曾赤脚跑完几十场马拉松比赛,被称为“赤脚大仙”。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相关新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1-87523908 邮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