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泉州十八匠:老艺人许谦慎一个月制一盏灯
“无骨花灯要好看,刻纸就要精美,画工一定要漂亮,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一把锋利的刀!”他的工作室,位于泉州鲤城浮桥街,窗外车水马龙,屋里却有另外一份宁静。

从沙发底下搬出一块长木条,1960年在旧货市场买的;从储物间拿出一包锈迹斑斑的铁片,1957年在废品收购站买的舶来货;从角落里掏出一块磨刀石,1990年买的,上面已经磨出了深深的一条沟。
跨坐在木条上,把刻纸刀固定好,许谦慎双手推动刨刀,在刻纸刀上来回磨,浑身的力气都绷在双臂上。10分钟后,雪白的刀锋出现;20分钟后,薄刃开始闪寒光。感觉差不多了,他右手捏住刀片,左手大拇指指甲缓缓靠近,刚一接触,就能感觉到指甲起了一点变化,“刀刃轻轻一推,吃进指甲了,这样就够锋利了。”

年轻时刚学习磨刀,他至少要花一个小时,才能把刀磨锋利,而且眼睛还要一直盯着看,现在已经能够凭感觉把刀磨好。“我还有进步的空间,以前我师傅,是拿着刻刀刮胡子的,轻轻一晃,都能看到胡楂像被风吹断了一样。”
“就像拿着刚磨好的菜刀,去切豆腐,要那种流畅的感觉,如果刻刀跟纸接触的时候,没有菜刀切豆腐的流畅感,就要再磨了。”长年累月的磨刀、刻纸,原本二十几厘米长的铁片,如今只有十几厘米长了。
足够锋利的刀,才能流畅地把各种图案刻出来,细微到一两毫米,还要屏住呼吸一气呵成,才不会断掉,精美的刻纸让无骨花灯有了外壳,而要美轮美奂地展现出来,还要造光。
一把玻璃丝,1960年前后买的,厦门玻璃厂生产,玻璃丝放在日关灯照耀下,散发出五光十色。一根玻璃丝直径大约1毫米,一个部件的单面大约10厘米,100根长短不一的玻璃丝互相折射,一盏无骨花灯要用60个部件,这样的花灯想不璀璨都难!
不过,这把玻璃丝只是珍藏,无处购买,许谦慎找到替代品,直径约为0.5毫米的塑料光纤,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塑料光纤更细,折起来和粘起来都更麻烦,但效果非常好!”
一把刻纸刀,一堆小纸片,一位老艺人,在经过绘图、粘贴、烫纸、剪样、装订、凿花、拷背、刺绣、竖灯、装饰等十道主要工序之后,一盏漂亮的无骨花灯就做好了。
坚持用精细原料,坚持用手工磨刀,坚持用细微的图案,一盏60厘米高的无骨花灯,许谦慎要花一个多月才能做好,“内心有种满足感,也带着一点忐忑:识货的人,花上万元都觉得值!不识货的,上千元都嫌贵!”(海都记者 徐锡思 王金淼 文/图)
相关新闻
- 16-04-01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泉州市召开动员大会 康涛参加并讲
- 16-02-15杨梅刻纸入选 市第五批“非遗”名录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